羅生門

發信人: wao.bbs@cis.nctu.edu.tw (MIMI),        看板: movies
標  題: 交大電影社討論會就在明晚7:00~~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on Oct 26 19:34:10 1998)

<羅生門> 1950年出品       黑白片 片長88分鐘
導演: 黑澤明   編劇: 黑澤明、橋本忍     原著: 竹藪中.羅生門 芥川龍之芥著
主要演員: 三船敏郎(多囊丸)   森雅之(武士)    京丁子(真紗)
                 志村喬(樵夫)          千秋實(行腳僧)
本片榮獲1951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羅生門>為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首度受到國際注目肯定的片子,片中呈現出充滿腥味、人味、鬼魅的世界,其實是由人心的慾念和自私交織而成的。

一椿山林中強盜殺人事件,事後在審判時,強盜、被殺害的武士(鬼魂)、武士之妻三人竟然對當時的情節有著完全不同的說詞,在層層的謊言之中到底事實真相為何?而支撐在謊言背後的到底是怎樣軟弱醜惡的人性?本片沈痛地描寫了人心黑暗的一面,揭露了假面具之下的軟弱人性,但同時在最後又肯定了人應該誠實面對自己的醜惡,才能在善惡的掙扎中選擇正確的道路。

除了濃厚的道德觀和人道主義之外,在電影技術方面,片中充滿律動感的鏡頭風格和場景傳達出的陰森氣氛也十分值得一看。

> -------------------------------------------------------------------------- <

發信人: hawk (霍克蒙太奇),            信區: movies
標  題: 羅生門
發信站: 春痕 (Tue Nov 30 09:38:55 1999), 轉信

文學作品讀法 -羅生門    討論作品:羅生門
時間:1999/11/29  22:00    地點:下著雨的理學院充滿古典風的鐵製圓桌

前言:
這部【羅生門】是日本最有名的導演黑澤明在1950年的作品。改編自日本本土學作家芥川龍之介的【藪之中】與【羅生門】兩則短篇小說。攝影則是宮川一夫。此片在1951年的威尼斯影展抱走了金獅。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最近【電影欣賞】雜誌所辦的百年中外電影名作選,【羅生門】也名列其中。

關於討論:
一件兇殺案,導演一開始就沒把始末拍出來,而是由第三者的口中敘述出來的。片中一直重覆的動作-敘述。每個人對於事件有每個人的敘述,且完全不同,真相如同片頭大雨的氣氛,模糊不清。關於語言,或者說關於真相,我們該如何看待?【羅生門】中的四個人出現了四種說法,而誰的說法才是真相?其實誰殺誰,真不真假不假的,我覺得並不重要,至少不是本片的重點。重點是,黑澤明提出質疑,真相是可以被建構的。換句話說,被建構的並不一定就是真相。

記得在南斯拉夫導演艾米爾庫斯塔瑞加的【地下社會】這部片子中,馬寇為住在地下的阿黑及其他人建構了戰爭的假象,並且每天派人調慢時鐘,整整二十年。地下的人還以為戰爭仍在繼續,還以為只過了十五年。如此,對那群住在地下社會中的人們而言,他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現實是被虛構的。但是他們渾然不知。在【地下社會】中,連時間,連歷史本身都有可能是被虛構。

再談到【羅生門】中的關於真相。本片的演員以一種極不自然且誇張的表演方式,其實有趣。同一件事情用不同方法來敘述,會不會造成不同的影響?我們所接收的是事件本身或者被加油添醋所誤導?

兇殺案的最後並沒有判決,其實可以理解,導演的用意是要我們去思考,在四個人分別來到法官面前受審的場景,導演刻意將鏡頭正對著受審人,而法官的角色重頭到尾沒出現過。其實正是坐在電視螢幕前的我們,而鏡頭相當於我們的視線,我們就如同見證者般聽著他們的供詞,思考著誰說的才是對的。

崩塌的羅生門,不能相信的真相,人心,這似乎是個亂世。可是導演在最後安排了一個棄嬰的出現,羅生門下的三個人因這個嬰兒起爭執,到最後變得可以去相信人,算是在亂世中的一點希望。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安排過於牽強且顯得刻意,這並不只出現在這片,在黑澤明的另一部作品 [夢]中也有出現。並被普遍的解釋為,黑澤明的人道主義關懷。

譬如評論家希法姆即指出,黑澤明始終深信不疑『人之出性本善』,且其能『代表人道主義與樂天情懷的傳統而無愧,在此犬儒氣氛繚繞的世界當中,他始終站在為著求善而賈勇前進的一群人當中。』但我很不喜歡這樣的方式,好像故事說著說著,作者忽然把故事書一蓋,然後站起來對你說一堆夢想希望之類的大道理。

其實無關結尾,羅生門的價值和趣味,還是在聽聽不同的說詞,和思考到底真相為何上面。

參考資料:【影響雜誌】 絕版特刊 上冊
          【武者的影跡-綜觀黑澤明】  史帝芬普林斯 作
                                      刁筱華 譯         萬象

--"人變獸的脫衣過程意義重大,它常與性有關。因為裸體其實就是性慾的投射,而性慾常被視為獸性的一部份......。"                        hawk 081699

> -------------------------------------------------------------------------- <

作者: S0003.bbs@bbs.mgt.ncu.edu.tw (超人家族~小峰),        看板: movie
標題: Re: 羅生門-----導演:黑澤明
時間: 中大資管龍貓資訊天地 (Tue Mar  7 12:12:39 2000)

羅生門是我很久前看的電影    劇情不能完全記得了
但是重點的地方我還是沒忘記才是

裡頭敘述整個過程的的總共有四個人(如果沒記錯的話)
可是真正的情況應該是那個目擊者才對    他看到的情形是:
               強盜和那個男人劍術都很遜  打起來相當狼狽
               因為兩個都很怕死  不過強盜運氣不錯  無意間竟殺死男人
               殺死那個男人後  強盜認為女的差點害死他  於是很生氣的
               去追殺那個女的....
不過這個目擊者偏偏沒說女人持的短刃掉在哪
因為目擊者偷走了  所以他不敢出來作證

所以重頭到尾都沒人誠實呢  為了個人的利益  他們各自扭曲事實
強盜說成是自己英明的劍法取勝    女人說成自己很忠貞
男人的鬼魂則說成是自己不能忍受女人被羞辱而自殺
而目擊者則說明一部分的實話  而另一部份則隱埋(短刃的部分)

可是本片最後  那個樵夫(目擊者)即使家裡很窮  也願意養這麼一個孩子
表示導演認為在眾多的自利行為中  也是有存在自利且利他的行為
(就是俗稱的良善)這為本片的灰色思想帶來一線曙光

另一解讀本片的方式    為導演說明每個人各說各話  那麼導演自己是否
也自說自話呢    那麼電影的虛構情境  充其量也是個騙人的東西...
不過導演片尾暗示著騙人的東西也有良善的企圖
正如樵夫拿了短刃去賣錢  為了養活更多的孩子

> -------------------------------------------------------------------------- <

作者: esu.bbs@bbs.thu.edu.tw (小孩不要說髒話),        看板: movie
標題: Re: 羅生門-----導演:黑澤明
時間: 東海大肚山之戀 BBS 站 (Tue Mar  7 12:55:28 2000)

   我記得是沒有結論吧   就是讓人自己去推,因為大家都各說各話
   電影半比小說版多一段(結尾的部分)   建議你去把書找來看一看
   原文不長,你可以自己再想...   "竹叟中"---介川龍之介

> -------------------------------------------------------------------------- <

發信人: zampano.bbs@bach.mc.ntu.edu.tw (桑巴諾),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羅生門
發信站: 台大醫學院◎楓城杏話◎ (Tue Oct 29 13:38:29 1996)

>  嗯...我去年上語文能力表達(好無聊的課),老師有拿這篇小說
>  給我們看...內容和你說得差不多,還要我們討論凶手是誰...
>  最後老師說這篇小說的作者就是故意寫成這樣,你要說誰是凶手都可以

這是1950年黑澤明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三船敏郎獲得最佳男演員的片子, 原著為芥川龍之介的兩篇短篇:藪之中及羅生門,hollywood曾改拍過兩次:1964的西方羅生門及幾年前的鐵迷宮,

同一件案子有四種不同的說法:強盜, 妻子,死亡的丈夫(經由靈媒)以及樵夫,每個人都因著自己的利益將事實扭曲< 讓我們無法分辨是實究竟是如何,這段是出自藪之中,現在報紙上也常用羅生門來形容一些大家各說各話,無法分辨真相的事件;而電影的最前面及最後面才是出自羅生門這篇短篇,似乎讓導演重新拾回對人性的信心,這是一部十分值得看的電影,但最好不要看改拍的,因為差很多

> -------------------------------------------------------------------------- <

發信人: gospel.bbs@bbs.fhl.net (貓女),          看板: movies
標  題: 黑澤民邁入國際的電影【羅生門】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Fri Oct  9 13:23:10 1998)

                           軟弱與謊言     ⊙Robert
                                                           
    羅生門,是一個殘破的樓房,這環境呈現出許多灰色基調的架構,冰冷且令人心麻。它可代表出黑色的邪惡勢力,也道出這是個亂世,是個悖逆的時代、天災人禍的環境,雖說這個地方看似寂靜,但卻隱藏許多不安的因子。

    飢荒戰亂,產生各種人性的罪惡和墮落,使得整個世代變成人不如禽獸,道德瓦解、價值崩解。而最讓人不安的,就是人與人之間信任感的徹底失去。

    幾個談論者—樵夫、僧侶和路人,就在這羅生門下,說出一則離奇的故事——三個人爭相指控自己就是殺人的兇手。

    為何寧願承認自己是兇手?有什麼比承認自己是兇手更可怖,更讓人不想面對的?

    整部電影的鑰句,只出現一次,就是:「那裡有軟弱,那裡就有謊言。」

強盜說:人是我殺的!

    從強盜(多囊丸)的供詞中,我們聽到他是一位血氣漢子,但可惜因為一時的鬼迷心竅所產生眼目的情慾使他慾火焚身而喪失了理智,犯下了搶奪武士妻子和殺武士之罪,但從他口中似乎肯定自己是一位讓女性徹底降服的強者,是可令女人神魂顛倒、難以抗拒的〝真〞男子,是武士之妻視為挑起兩個男人的競爭,儘管對手不弱,但他還是最後比武的贏家。陳述中,他不斷狂笑、並持著狂放不羈的態度,以增加自己一世梟雄的風範。

    他說謊!但他的軟弱是什麼??

武士之妻說:人是我殺的!

    武士之妻(真紗)的證詞充滿溫和、平靜但哀怨的情感,她用了淚水控訴強盜逼姦,和事後丈夫無情的鄙視,她強調寧願死也不願被丈夫如此鄙視,出於羞憤,她殺了丈夫。她陳述出依附男人、對自身命運無法掌控的無奈,也呈現一個標準受害者的形象。

    她說謊,而她的軟弱又是什麼??

死人出來說:是我自殺的!

    武士是藉由女巫的招靈說出自己的證詞的,他這份清高的告白,塑造出出淤泥而不染,頂天立地的剛直形象,他控訴妻子的不貞,終以自殺作為結局,充分表現武士的精神和自重。

    連死人作鬼也說謊!武士的軟弱是什麼??

    但這三位當事者,各說各話,各執己意,每一個都擁有不同的說法,似是而非的觀念充塞其中,說謊的有可能是表像是正正當當或瀟瀟灑灑的男子漢,甚至是冰清玉潔的聖女,而三個人的證詞都有許多的出入點,其中最大的爭議點便在於名譽,貞節和強者形象上。到底真實的情況如何?

    我們似乎得從最後樵夫的說詞中去瞭解事情的原來模樣。

樵夫說:是強盜殺的,但是強盜不是強者,武士更不是。

    樵夫的供詞中,說出強盜強暴後,的確想擁有女人,未料他發現女人之武士丈夫已經嫌厭這被糟蹋過的女人,強盜竟然也因此丟棄女人。女人羞辱悲憤之餘,說出「誰是強者我跟誰!」導致兩個男人開始競爭。打鬥過程兩人其實都充滿恐慌與懼怕,最後強盜殺了武士。

    樵夫按理是過路旁觀者,最應說實話,但他也說謊!他又在隱藏什麼軟弱?

決擇

    樵夫遊走於黑暗與光明之間。

    他的確是此案件的最佳目擊證人,身為旁觀者的他,更是能說出整個事情始末的人,但他卻因偷了寶刀,而沒有說出事實真相的勇氣。

    僧侶,則被這各說各話的情形,攪和了原有對人的道德感和信任心,是非對錯的觀念開始模糊。

    另外一位路人過客,則是變作玩世不恭、冷酷無情,他決定只循利己的態度過日子,乾脆毫不遮掩的、讓人真實的看到人的自私和貪婪。

    最後,是樵夫的良心發現,內心光明面戰勝了邪惡的想法救贖了自己,也使僧侶恢復對人的信心,這時下了許久大雨的羅生門也停雨了,天空也綻放出陽光,似乎也在慶賀著人內心的公義獲得伸張。

    電影「羅生門」對強弱之辯不僅有著不同角度的思考,也呈現出善惡是非其實只有一線之隔,而我們的意志與決斷,其實是有足夠的力量來選擇是與非。但若我們不能誠實的面對自己,就會因為企圖隱藏軟弱,而使我們墜入邪惡的不歸路中。

> -------------------------------------------------------------------------- <

發信人: dub.bbs@bbs.ee.ncu.edu.tw (tautological...套套邏輯),        看板: movies
標  題: 「羅生門」劇中人物為何要說謊???
發信站: 中央大學松濤風情資訊站 (Sun Jun 13 17:56:06 1999)

劇中人為何說謊?
根據上我們「電影欣賞與評論」的「名教授」---曾昭旭的說法:
「因為人性本善。」

哈~~乍看來似乎矛盾對吧!如果我們仔細看看這部電影
就能發現大盜、武士、武士之妻三人的述敘都指向一個共同點:
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肯定。

大盜誇示自己的武勇、武士表達自己因妻子變節的哀慟、妻子則強調武士對她的鄙視不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同情。

曾昭旭把這解釋為「善」,也就是希望別人把自己想得好一點,代表自己仍對「善」有所希冀。同理樵夫也是為了養兒育女才偷去那把匕首。

曾昭旭認為劇中「最可怕的」,就是一開始跑進羅生門與樵夫、和尚一起躲雨的那位路人。自始至終,路人對樵夫、和尚對這件事的憂懼態度一直感到不屑,他認為在這種亂世之下,這般的事件到處都是。

「把惡合理化」是曾昭旭認為「最可怕的」,因為這代表了人「本來就是惡的」,而不需鞭策自己為善,現今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抱持著這種態度---「反正現實就是如此」。

至於我個人的看法
對於曾昭旭把劇中人物說謊的理由歸結於「人性本善」不甚以為然
因為大盜、武士、武士之妻他們三人說謊與其說是對「善」的希望
不如說是想到得到社會的肯定,所謂「身死留名」(武士都已經死了還會
說謊可見如此)然而對「名」的執著是一種「道德上的善」嗎?
我覺得並不盡然。倘若社會價值告訴你殺人是對的,很必會有很多人
在死前仍會執著「殺人之名」吧!

曾昭旭肯定不會把殺人當成善的表現。
道德乃由內在而發。這是包括曾昭旭在內的諸多新儒家學者的共識。
大盜、武士、武士之妻三人說謊的行為,頂多告訴我們道德可以經由社會、
教育來教導不代表道德內在的「人性本善」。
就這樣..... *-_-*

> -------------------------------------------------------------------------- <

發信人: "Nicole Shune" ,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羅生門」劇中人物為何要說謊???
發信站: ERA COMMUNICATIONS CO., LTD. (Sun Jun 13 18:57:05 1999)

嗯~比起曾教授和您的看法我比較同意您的,  所謂對善的希望也或許是說,  那是對世人對自己的看法能夠趨近於"情有可原",  即使他們做下了的事情單就片面看似乎是惡的,  但是希望大眾對她們所做的事的原因有所體諒,  也就是像"正當防衛"的一種負面意義,  即使殺人亦可以被原諒,  最重要的是或許她們亦說服了自己口中說出來的才是事實真相,  乙種為逃避自己的罪惡衍生出的新"事實"

人性本善嗎?   個人認為比較接近是"人希望趨近於善",  當然另一方面是為了逃避自己是那樣的惡人之事實    可能的狀況是什麼呢?  大盜為了逃避自己並未得到女人的心所施強姦之實,  所以描述女人最後願意跟隨她,  女人為了說明自己是貞烈的女人,  所以說明最後為守武士之名殺了武士,  武士為了說明自己並非懦弱之人,  所以說明自己位不貞的女人所害

這是羅生門中另一個負面的可能性,  就是說大家都說謊,  都為了掩飾道德中不全的部分,  以求得自己良心上的安逸,  甚至說謊也不見內疚~  這是我的看法~切磋一下囉~

> -------------------------------------------------------------------------- <

發信人: Kindaichi.bbs@bbs.cis.nctu.edu.tw (金田一耕助),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關於黑澤明的羅生門?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Fri Feb 14 18:01:20 2003)

> 呃 ...好詭異,我讀的也是藪之中,但是就書中的解釋來說,黑澤明的
> 羅生門改編自小說中的藪之中,而該短篇小說的羅生門,則跟電影一點
> 關係都沒有 ...:Q    有空再去圖書館查證 ..|||b

        其實是有關係的。電影版的「羅生門」等於是把小說版「羅生門」及「竹籔中」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比較大的故事。

        只不過小說版「羅生門」當中的劇情,在電影版裏被大量濃縮於那個「在羅生門下躲雨的浪人」身上,而小說「羅生門」裏的幾段情節(把蛇切成小段,拿去當鰻魚賣給有錢人的婦人、拔死人頭髮去賣錢的老太婆等),在電影版裏,則是用幾句台詞就輕輕帶過,並沒有具像化地把它們「演」出來。

        另外,電影版的「羅生門」裏,黑澤明還加了在芥川龍芝介的原著裏不可能會有的情節(如嬰兒的傳遞、善惡只在一念之差的樵夫等)。

        這部電影,等於是黑澤明與芥川在各自運用本身擅長的藝術創作(前者的電影與後者的文學)手法,為人生的善惡真偽作「隔空辯證」。是很棒的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