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


作者: Lillo.bbs@fpg.m4.ntu.edu.tw (迷路的羊),            看板: movie
標題: 看了..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後..
時間: 小魚的紫色花園 (Sat Jan 29 02:29:20 2000)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好看

片中小朋友為了同學可能被開除而不惜來回奔波  想交還自己拿錯的作業簿
甚至甘冒被凶巴巴的媽媽打罵的危險而義不容辭
那種體諒關心人的感覺及犯錯勇於負責的精神  在現代人心中已是難得見了

此片也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和感覺    那種到三條街外就好像到了世界盡頭
的新奇感在漆黑的街道中浮出     對小孩構成極大威脅的巨獸般的狗
從陌生屋子裡透出的燈火在牆上繪出的美麗圖樣
讓我憶起我也曾是個小孩  曾經世界也以這樣的角度呈現在我眼前

於是  我也成了個小孩  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去探險
一起質疑為何老師和大人總不能懂我們的看法  也不試著去聽聽我們的聲音
只說我們都是在找藉口  好像我們是天生的壞胚子一樣
然後那種被冤枉的心傷和委屈都隨著眼淚無可扼抑的湧了出來

> -------------------------------------------------------------------------- <

作者: NTUMCSA.bbs@bach (台大醫學院學生會公用帳號 ),      看板: movie
標題: 楓城影展本週將放映「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時間: 台大醫學院◎楓城杏話◎ (Thu Mar 30 05:50:22 2000)

片名: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導演:阿巴斯(伊朗)

真、善與美是藝術一貫所討論的主題,在無時間與空間的差異成為藝術絕對的嚮往。1987年,將近十年前的伊朗電影《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便是名導阿巴斯企圖傳達『真實的童年堅持』的電影小品。我們可以說在《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中沒有所謂的演員存在,但是我們所謂的沒有演員的存在,並不是對演員演技有讚譽,而是指演員們是完全沒有演技的。

阿巴斯運鏡的功力在此傳達出來,全影片大量利用面孔特寫鏡頭表達感情的僅有小孩阿哈瑪德而已,其他人物因為過於真實在沒有誇大的動作或情緒下顯示了他們的生澀,於是乎在觀眾的鏡頭閱讀視角下反而顯得模糊,尤其是早期攝影器材的問題,剛接觸這部樸實無華的電影小品時,我們甚至以為在閱讀一段電影紀錄片。

不處理其實便是處理了,尤其在傳達『真實的童年堅持』這樣一個主題。全片的空間簡單的設定在兩個鄰近的小村落柯個開與波士堤間,時間也不過是24小時,全片的人際關係也簡單的設定在大人與小孩的間的對立互動下,劇情更是簡單的可以用一句話說完:一個孩子要送作業給另外一個孩子。在簡單為上的要求下,電影卻因為大人們的世界而複雜了起來,或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感受到真實堅持的存在,並非依恃於功利而是依恃於情感。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一部在疑問句之後,卻無須等待地肯定了一個孩子純真堅持的電影小品!

個人認為這是所謂的 阿巴斯三部作 裡最好看的一部
伊朗的貧脊的鄉下  透過鏡頭像似散發出魔法般的光芒
那些塗牆微傾的矮樓廊拱  在後來的大地震毀於一旦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的故事性也比另外兩部強些

不曉得是不是阿巴斯喜愛使用 非專職演員 來演他的戲
他的電影中  演員的演技都相當的自然而不造作
反倒是利用劇本上的功力[對白]  去烘托出整齣故事的趣旨
值得一提的是  三部作中都有出現的那條 之字路    除了做為串場
長鏡頭的畫面美學  和  遼闊的意念之外    也分別體現了季節的風情
地中海氣候[?]那種帶著灰白色的綠油油  十分迷人
讓我聯想到  白堊石 和 做沙拉用的橄欖油 :b

> -------------------------------------------------------------------------- <

發信人: christie.bbs@bbs.secc.fju.edu.tw (小蝦),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有人看過"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嗎?
發信站: 輔大美少女夢工場 BBS 站 (Tue Sep 17 03:18:35 1996)

那是伊朗導演阿巴斯的的成名作    講一個小學生誤拿了他同學的作業簿
費盡千辛萬苦去找他同學的家    想把作業簿還給他。.
這部片非常非常"生活"    一點都不像在看電影    它的步調幾乎和日常生活一樣
一分一秒紮實的呈現    看慣好萊塢電影的看不到 5分鐘一定會抓狂
因為步調太慢了    但是如果你能把它看完    你一定會喜歡這種"自然的溫馨感"

> -------------------------------------------------------------------------- <

發信人: economics.bbs@fhl.EE.NCTU.edu.tw (大鵬),         看板: movies
標  題: 一部取材於日常生活的電影--『何處是我朋友的家』觀後感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Thu Jul 24 22:54:33 1997)

    在這一部樸實地近乎單調的電影當中,透過一個 8 歲國小 2 年級的學生替同學送作業簿的過程,看到導演藉著平凡的生活片段,讓觀眾看到生活在中東地區的點點滴滴。或許不像一般劇情片可以明確描述出劇情綱要,更別提聲光科技、炫麗卡司,也由於取材自日常生活的背景,讓習於好萊塢式電影的觀眾,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片中的細節,如忘了帶作業簿而被老師責罵,回家後照顧弟妹,寫完功課才准出去玩,爺爺教訓孫子的口吻,一個退休老人的喃喃自語等,令人感到導演所要探討的是相當豐富,然而透過這種日常生活的顯現卻又相當不流痕跡地鑲嵌在一起,而不致感到太多重點而無法掌握。

    我們可以從爺爺的對孫子的管教態度看到傳統家庭的親子關係,從退休老人的喃喃自語讀到時代變遷的感嘆,從老師責罵學生忘了帶作業簿中聯想台灣的教育改革。一路看下來,才逐漸體會到這部電影的多元與豐富,不論從哪一個角度都可以體會導演的用心。

    其實電影的詮釋是人言人殊,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至於好壞與否,更是取決每個觀眾心中的尺度。當然,看電影也不見得要有太多想法,單純的滿足反倒使自己更接近原來導演的目的也說不定。在這炎炎的夏日裡,不妨去看個電影消消暑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