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程千萬里 The Travelling Birds


發信人: haruhiko.bbs@bbs.cs.nccu.edu.tw (平頭膚黑陽光%),        看板: movie
標  題: 人類是個什麼樣的他者──《鵬程千萬里》
發信站: 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Sat Feb  1 11:39:30 2003)

  法國電影《鵬程千萬里》(The Travelling Birds, 2001)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不以人類為主角吧。藉由千辛萬苦實地攝製長達三、四年的影像,全片剪輯精華為一個半小時,呈現出各式各樣候鳥的五花八門生活型態。

        其中,包括壯美的展翅翱翔、同伴間的嬉戲爭鬥、情侶間的鶼鰈情深、鳥爸鳥媽養兒育女的辛勞,更涵納了候鳥與人類(文明)的接觸。在本片以候鳥為主體的敘事方式下,人類(文明)的存在不再顯得那麼理所當然,而觀眾的心也不免在觀片的過程中與候鳥相繫、同理於候鳥,並開始反省人類對於候鳥而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他者。

  「人類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他者」這個問題,對於一般大眾而言,似乎不成一個問題。畢竟,囿於僵化、固定的身分觀,人類大眾往往認同於一套主流人類社會身分,物化、漠視或仇恨異於己者,而難以反思自我與他者之間的敵對關係。

        於是,連與同類異己(好比性工作者、東南亞勞工、注音文使用者等等)的敵對關係都不能反省、勘破的人類大眾,又如何能抱持眾生平等的同理心,站在候鳥的立場,追問「人類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他者」?然而,本片作者群卻做到了:就是因為看到人類社會對付動物的醜態,並且擁有反省的能力,本片才會特地以候鳥為主體,呈現出許多候鳥與人類文明的接觸片段,讓觀眾也能夠獲得反思人類與其他物種間關係的機會。

  那麼,本片所描繪的人類(文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他者呢?似乎是令候鳥驚懼害怕的巨大動物。全片一開始,候鳥第一個與人類接觸的機會,乃是鄉村老農婦的主動接近候鳥,然而候鳥一發覺老婦,只是害怕地四散逃逸。這種對他者的懼怕,其實普及於任何一種物種,原因也均來自於對他者的無知和誤會。

        不過,只要能確認他者的善意,害怕就可消失;他我之間的緊張關係,自然也能轉為融洽,例如稍後所顯示的農村人鳥共乘牛車影像。然而,本片後續所呈現的人鳥關係,卻沒有善意,而只有暴力:許多候鳥被人類獵補、圈養而失去自由,許多候鳥更因為人類的休閒打獵、環境污染、農地機器耕作,而失去生命。於是,本片似乎暗示著:相對於樸拙的農業耕食文明,科技進步、生活水準高漲的資本主義商品化文明,更是候鳥們自由與生命的致命殺手。

  確實,我們必須開始勘破、反省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本質了。相對於敬天謝地、天人合一、耕作只為食的農業文明,現代資本主義文明則植基於人定勝天、人為萬物主宰的信念,將大自然視為專屬於人類的取用不竭的「寶藏」。

        在這種對自然生態的物化認知下,大自然除了無可避免地被人類代為發言,更成為人類為了製造更多商品、利潤、「進步」、「發展」,而被無止盡地「開發」、「利用」的他者。而只要現代文明持續地將大自然視為可利用的「資源」(相對於農業文明將自然視為「感恩的擬人對象」),不管是無止盡的胡亂開發,或是在環保口號下的有限開發,地球都無可避免地步入耗盡、荒蕪的灰暗困局。

  據預估,石油在半個世紀之後即將耗盡,而水資源也將逐漸匱乏。於是,在看似前景無限,實則窮途末路的21世紀初(以人類西方文明的術語與時空觀念來講),我們真的沒有理由不放下僵化的身分認同、同理於物種他者,並且反思人類文明的傲慢與危機。而活化認同、反思自我、回應他者的契機之一,不正是觀賞以候鳥為主體的《鵬程千萬里》嗎?

政小四 92/2/1〈人類是個什麼樣的他者──《鵬程千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