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屋簷下 Together (Tillsammans)


作者: joanpp.bbs@bbs.pu.edu.tw (相思的種子),         看板: movie
標題: 一個屋簷下
時間: 靜宜計中BBS站 (Sun May 26 21:53:33 2002)

片名:  一個屋簷下 Together    出品國: Sweden / Denmark / Italy
語言: Swedish   瑞典    色彩: Color    上映日期: 2002/06/08

一個屋子...
一團混亂...
兩種開放的性關係...
三個自成世界的小鬼...
四個性致勃勃的準同志...

在這個叫做 Tillsammans (together)的公寓裡,過著一種要努力實驗自由的族群生活。

女人在廚房裡裸露下體大剌剌地對著一群同居友人開講,男人立刻脫掉褲子露出老二回敬她!女人媚惑女人;男人色誘男人;另一個女人拜託同居男友讓她到隔壁房裡找別的男人做愛,因為只有他才能讓她高喊「爽」,爽完後才回到男友身邊,抱著他說:「你人真好!」;八歲大有著天使臉孔的男孩用雪茄、紅酒交新朋友;鄰居男性生活中唯一的滿足)……男男女女同住一個屋簷下,葷素不忌、情慾湧動,果然是大窩炒的天堂烏托邦!

在尖酸逗笑的日常寫實風格底下,一切都可能,一切都發生了,還有,殘局底下繼續明天的,「當我們同在一起」的歡笑辱罵。在這部電影中,主角就是每一個人,就是這個集體生活的空間,以及時代的氛圍。

榮獲美國權威娛樂雜誌《Entertainment Weekly》以及《Premiere》同時評選為世界年度十大佳片的精彩影片.這部柏林影展泰迪熊獎贏家【同窗之愛】導演盧卡斯穆第森的最新作品,更辛辣、大膽地加入了各種情慾關係的探討,包括性別認同(絕不是性別錯亂!)、異性戀男女自覺或不自覺地「改變性向」成為同性戀,以及異性戀伴侶間開放性關係的嚐試。

電影議題之前衛,導演手法之叛逆,令人捏把冷汗。尤其多處男、女裸露三點的鏡頭,導演還加以特寫,這在風氣開放的北歐或許自然,放到在群體間意識型態保守的台灣,在公開場合的電影院看,真要教觀眾看到面紅耳斥、頭皮發麻不可了!

> -------------------------------------------------------------------------- <

作者: Sutol.bbs@bbs.cs.nccu.edu.tw (孤軍奮戰),         看板: movie
標題: 【一個屋簷下】關於70年代的交戰手冊。
時間: 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Mon May 27 15:59:42 2002)

【一個屋簷下】裡關於七O年代的交戰小字典

ABBA
70年代紅極一時的瑞典流行音樂團體,團名正著唸反著唸都一樣,聽起來很滑稽。他們的歌名也常有類似的效果,像是Honey, Honey、 Mamma Mia、Money, Money, Money 、Gimme, Gimme, Gimme、 I Do, I Do, I Do。

Badder-Meinhof-West
德國左翼恐怖主義團體,1968年成立,在70年代中期轉向國際主義。
這群傢伙以縱火、搶銀行和炸工廠為樂。屌。

Baretta
美國的電視影集,勞勃布雷克(Robert Blake)飾演一個反對偶像崇拜的偵探。
顯然(只有)瑞典人看得很樂。

布爾喬亞
基本上,這是所有年輕人一開始討厭,最後又通通變成的一種東西。

大麻
「草」的學名。

CMLRL
「馬克思列寧共產主義革命同盟」。跟這個嚇人的玩意兒比起來,
什麼學生民主聯盟(SDS)之類的都太小兒科了。

公社
一群素昧平生的人搞在一堆,變成一個進行性實驗的和樂大家庭,
讓人恨不得在生在這地方。

拉子
想上女人的女人,有時是基於政治性的理由。
她們常常會說:所有的男人都是豬。

冥想
一種不用抽煙喝酒的放鬆方法。

冥想室
進行冥想的地方,通常會造成其他人不爽,因為他們不能在裡頭看電視。

開放關係
一種新潮的說法,聲稱人有對伴侶隱瞞的自由。
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之?

基進份子
想要改變或者/並且砸爛世界的憤怒青年。後來變成「好傢伙」的同義詞。

社會主義
一種禁止私有財產的生活方式,促使大家藏起他們的牙刷、點心和好酒。

團結
你一定聽過「合則生不合則死」吧,就是這個意思。

新年攻勢
越戰重要轉折點,越共在新年春節那天全面奇襲南越,並且快樂地將其併吞。

素食者
指不吃所有肉類和乳製品的人……直到好吃的熱狗出現以前。

VW小巴士
一種小巴士,車體寬平的側面,極適合張貼煽動的口號和迷幻塗鴉,
是一種大量進口德國車----另外一種是賓士。

> -------------------------------------------------------------------------- <

作者: Sutol.bbs@bbs.cs.nccu.edu.tw (孤軍奮戰),        看板: movie
標題: Village Voice 對【個屋簷下】導演訪問。
時間: 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Mon May 27 16:01:26 2002)

時空錯亂的將馬克斯爺爺和舞曲風的ABBA合唱團放在一起,【一個屋簷下】的導演盧卡斯穆迪森深入探索逐漸消逝的烏扥邦──70年代中期的瑞典公社,帶點幽默的戲謔,模仿當年的嬉皮風及狂熱分子。雖然,另一方面盧卡斯也深情的懷念當年那些教條的理想主義者。

生於1969年的盧卡斯對於公社生活並沒有第一手的經驗,但他說,【一個屋簷下】絕對不是刻意去塑造一種懷舊感。「我對當年的那一切都十分熱衷──音樂、服飾、海報,甚至是他們留的鬍子。但我想要這部電影是全然寫實的,而非不當的呈現或諷刺。關於70年代──幾乎全部是生而美好、有趣,我甚至曾考慮過是否該把場景設在現代,避免這種混淆。」

雖然盧卡斯的作品目前只有兩部,但卻被極受推崇,無人能望其項背的的柏格曼譽為「一代年輕的大師誕生了」。從此,奠定了盧卡斯為柏格曼接班人的地位。

盧卡斯穆第森完成【同窗之愛】後,開始著手【一個屋簷下】的拍攝。不同於柏格曼帶有北歐冷冽神秘色彩,沉重的宗教命題,穆第森以令人喜而落淚的包容,呈現鏡頭下各路人馬。

盧卡斯描述:「這是關於當人和人接觸時,有可能發生的事。關於人與人怎麼相處在一個屋簷下,這是我為什麼要在這自我中心的年代裡,拍攝出一個關於社群的電影。」不過,盧卡斯不太理會別人怎麼詮釋他的電影。「Proletaren(瑞典共產黨的週報)寫了篇非常棒的評論。他們曾試圖訪問我,但被我拒絕了。那些人對史達林的想法是:他是個只不過犯了些小錯誤的偉人,但我並不認同這點。」另一方面,【一個屋簷下】也被指責(在某個程度上,也可能是稱讚)是為小資產階級作辯護。

「有些人認為這部電影顯示了如果你有電視,而且你不是素食者,你的生活品質會好一些」盧卡斯說,「這部電影因為許多種原因被喜愛或厭惡,但對我來講是很明顯的:這部電影對左派有很多的愛和同情。的確,電影是做了些批判,但這只是在個人的層次上,我想要瞭解我對瑞典左派的真正感想。」這部片所造成的後果卻超出盧卡斯原先的預期,「我知道有些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後,開始了公社生活。但我不知道最後他們有沒有成功。」

盧卡斯說,他堅信最有價值的藝術是樂觀──這個哲學觀的養成,他承認大概和父愛有很大的關聯(盧卡斯最大的小孩五歲)。「(有了小孩後)我成熟了很多……作一個父親,你不能常常露出難過或擔憂的樣子。當然,我們大家都知道生活不總是快樂的,但我們不需要電影不斷的告訴我們人生是種悲劇;我們希望電影能告訴我們,生命不易,但還是有希望的。這裡有個誤解,大家都以為嚴肅的藝術總要是陰沉灰暗的,在西方世界的現代藝術,悲觀是個奢侈的通病。」

盧卡斯暫停了一下,重新思考,「唔,我可能也不大確定,我常常在想這個問題。我試著為這個問題找出解釋。」盧卡斯所讚賞的人道主義的電影從【鋼木蘭】(茱莉亞蘿勃玆成名前作品)到伊朗導演阿巴斯,但他又加了句話,「我也喜歡【奇異小子】的赫莫尼卡林(Harmony Korine),可是他的作品裡看不到一點希望。」

盧卡斯的作品比你想像的要嚴肅的多,他在18歲時,便已出版詩集,但之後,他發現這番嘗試是疏離且自戀的。「我了解到沒有必要把自己寫的那麼了不得。」雖然他並非十分典型的電影痴(我最多就是喜歡一些視覺特效的電影,像【異形】、【銀翼殺手】、塔可夫斯基,以及MTV),但他申請電影學校。「一剛開始,我只是想嘗試看每件事,結果最後我產生了極大熱情。」

穆第森現在住在瑞典的第三大城馬爾摩,接近他成長的小鎮。「馬爾摩一般給人的印象是個冷冽的地方,這包含正面、負面的意義。這裡的人對什麼事都不怎麼感興趣。他們不容易被感動,不像斯德哥爾摩那邊。」穆迪森和瑞典電影工業之間有敵對關係是眾所皆知的。

數年前的瑞典奧斯卡獎,穆第森在領【同窗之愛】的獎項時所發表的談話,使得頒獎典禮的現場轉播失控,並成為輕微的醜聞。「我對偽君子十分的敏感,尤其是那天晚上的會場充斥著這種人。這讓我作嘔,然後我就真的爆發了。其實我有點是受到馬龍白蘭度在他拿到奧斯卡獎時的做法所煽動。如果你有機會和為數眾多的瑞典群眾喊話時,你不該開始流淚然後說我很高興這種陳腔濫調。

所以我闡述了我想說的話,說大家不該吃肉,說電影工業不適合皇家歌劇院這種過於奢靡的裝潢。台下的觀眾開始發出噓聲,然後我就比出中指。在家裡看轉播的觀眾並沒有聽到現場的噓聲,因此他們認為我對所有瑞典人民比中指。」穆第森停了一下,不好意思的補充,「其實這真有點幼稚。然後大家恨透我了,他們認為我真是不知感激。」

當問到他將來的計劃時(他已經完成了他第三部電影的劇本),穆第森還是保持著神秘,不過他的確提到他持續在構思一個電影計劃,關於他的一位畫家友人。他很快的澄清:「他是粉刷牆壁的畫家──油漆匠。我是絕對不會拍一部關於任何其他種畫家的電影。」穆第森說他並沒有計劃要跟隨他的同鄉,Miramax最愛的奧斯卡誘餌,【真情快遞】的萊塞霍姆斯壯所走過的腳步。

「有三個理由:我想拍更好的電影,我希望我的電影能操控在我手上,最後,我不想住在美國。」穆第森說,他曾經心動過,但後來卻對美國心灰意冷(他持續的觀察老布希和鳳凰女),現在他希望能拍一部關於這個帝國主義強勢文化的片子。

「我並沒有花多少時間在研究這個,不過我學的很快。」最後結果,穆第森有個宏大的計劃,他以令人發噱的精準描繪出他的遠景,「在瑞典再拍一兩部片子、一部紀錄片、一齣肥皂劇、一或兩部英文發音的電影──不一定照上面的順序──然後退休。」

> -------------------------------------------------------------------------- <

作者: ghty.bbs@ptt.csie.ntu.edu.tw (聖披頭堡堡主),          看板: movie
標題: 一個屋簷下 操控你的淚和笑
時間: 批踢踢實業坊 (Fri Jun  7 22:37:27 2002)

「哇!故事真有趣,情節真動人,男男女女的感情世界與人際關係讓人捉摸不定! 懷舊年代卻有著前衛思想,好笑,好看,好大膽!」

被美國「娛樂周刊」與「首映」雜誌選為年度十大佳片的瑞典人文喜劇電影「一個屋簷下」,昨晚由華展影業與本報在真善美藝術電影院主辦首映,以「同窗的愛」崛起的導演盧卡斯穆迪森,以出色的調控技巧與成熟的結構,將七個故事散文巧妙串聯交織,再發展出精密的人物關係,讓看首映的全場觀眾感受到歡樂、快慰、信念與希望。

「一個屋簷下」故事背景在 70 年代斯德哥爾摩,一個無法再忍受粗暴酒鬼丈夫的老婆,帶著兩個孩子離家出走投奔哥哥,她哥哥與一群嬉皮朋友組成一個名為「Together」的團體,儘管風雲變幻的 60 年代已過去,嬉皮運動與學生運動逐漸平靜,但在偏遠的斯堪地那維亞,真正的「伍斯塔克」才剛剛成長。

「Together 」就正在實踐建立原始聚居公社的理想,這個「家」裡住了形形色色的男女,有憤世嫉俗的犬儒主義者,有宣揚環保的素食者,有激進的社會黨人,女同性戀者、變性人,暴動份子等。

「Together」裡的男女,拒絕資本主義,排斥電視,宣揚社會主義與自由的愛,沈迷於開放的性關係與改變世界的空想。離家老婆透過女同性戀者解放了自己的性意識,異性戀男子也從排斥、好奇、享受到與同性間的慰藉溫存,正值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們,卻企圖打破烏托邦公社的不切實際。

導演盧卡斯穆迪森以嫻熟手法操控觀眾感情,冷靜處理生活的苦痛,成功將希望、絕望、眼淚與歡笑,完美融合在一起並賦予鼓舞人心的力量,「一」片承襲穆迪森處女作「同」片的敏銳洞察力與紀實性視覺風格,令人信服的捕捉到那個特殊年代的氛圍與風貌。

「一個屋簷下」在歐美各國獲得極大迴響,與「三不管地帶」一起提名今年美國獨立製片最佳外語片,影評人都興奮宣布,繼瑞典電影國寶英格瑪柏格曼後,盧卡斯穆迪森象徵「後柏格曼」時代來臨。華展公司推出過「蘿拉快跑」、「暗潮洶湧」、「分道不揚鑣」等藝術佳構,是國內堅持發歐美藝術佳片的獨立片商。

【2002/06/07 民生報】【記者麥若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