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情天 The Son's Room (La stanza del figlio)


發信人: shing519.bbs@fpg.twbbs.org (可愛的菊草葉),         看板: movie
標  題: 人間有情天  The Son's Room
發信站: 小魚的紫色花園 (Fri Nov 16 19:03:43 2001)

人間有情天  The Son's Room    上映日期: 11/17上映
製片: Nanni Moretti     Angelo Barbagallo
導演: Nanni Moretti    編劇: Nanni Moretti
演員: Giovanni.....Nanni Moretti
             Paola.....Laura Morante
             Irene.....Jasmine Trinca
             Andrea..... Giuseppe Sanfelice
             Oscar..... Silvio Orlando
攝影: Giuseppe Lanci    配樂: Nicola Piovani
國別:義大利    年代: 2001   片長:93分    發行:春暉

獲獎紀錄:
二OO一年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得主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義大利丹納泰羅最佳影片獎

‧ 劇情
心理醫師喬凡尼一家四口,居住在義大利北部美麗的濱海城市,他和妻子寶拉,以及一對正值青春年華的兒女,長女愛琳和愛子安德烈,家庭生活和樂融融、溫馨甜蜜。每天,喬凡尼的病人在諮詢室裡向他傾吐各式光怪陸離的病情,對比他們強烈的狂想偏執,喬凡尼更能感受到平安喜樂的幸福。

然而,某個星期天的早晨,喬凡尼意外接獲噩耗,原來兒子安德烈在和朋友潛水時驚傳惡耗。他永遠不會回來,而喬凡尼承諾和他一起晨跑的約定,也永遠無法實現。失去安德烈後,喬凡尼一家幾乎無法從打擊中復原,成員哀痛至極。此時,他們收到一封神祕女孩寫給安德烈的信,為原先死氣沉沉的家庭重新帶來生機…。(摘自 look )

導演簡介:
    2001年以《人間有情天》(La stanza del figlio)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義大利導演南尼莫瑞提(Nanni Moretti),崛起於七O年代,是位集導演、編劇、演員、製片人等頭銜於一身的電影狂,並以其作品中鮮明的個人印記,成為當代最有資格擠身「作者殿堂」的導演之一

。莫瑞提曾表示,從他76年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我自給自足》(Io sono un autarchico)開始,有三項特點是「自然地」出現在他的創作中。一是他本人要出現在片中;二是影片必然呈現「社會與政治環境,以及我們這一代的人」,且還要「以幽默的方式處理我的問題、恐懼和神經質。自我嘲諷是我一貫的作法。」

而以前衛劇場創作為主題的《我自給自足》,則有如莫瑞提的創作宣言——矢志拍攝「個人的、有根的電影,即不以觀眾品味的預設和滿足為依歸的電影。」

    除了編導演一手包、影片自傳色彩濃厚,莫瑞提將他對周遭的觀察、對自我與創作的思辯,藉由嘲諷,又時而犬儒卻不失幽默的方式呈現於其知性的作品中,常被喻為「義大利的伍迪艾倫」。且如同伍迪艾倫,莫瑞提對心理分析也是愛憎交織,既運用其概念(強調童年經驗對成人人格的塑造與夢境)又常加以嘲弄,但不同於伍迪的是,莫瑞提的作品還以濃厚的政治色彩見稱。

> -------------------------------------------------------------------------- <

發信人: fuhoren@kkcity.com.tw (複合人),        看板: movie
標  題: 《人間有情天》
發信站: KKCITY (Fri Nov 23 02:56:59 2001)

心理醫生面對病人,同時也面對自己,尤其是那名獨居、後來罹癌的中年男子,彷彿是心理醫生的倒影,或者命運的先知,常在會面時,自白卻道出心理醫生的心境(罹癌/喪子,體會到生命/親情的可貴),甚至鏡頭語言運用的符號象徵(如開門、關門的夢境)。類似精巧的手法,散佈在《人間有情天》的情節中。

電影中兩段乘車的情節,點出全片的主題。第一段,全家人乘車前往兒子網球賽場。一開始父親自顧自地唱著某首義大利流行歌曲,字幕翻譯出來歌詞內容,我們知道它是一首關於如何面對人生挫折苦痛的歌。心理醫生輕鬆地唱起這首歌,自得的歌聲感染了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加入唱和的行列。

第二段,兒子的秘密女友突然造訪這個飽受喪子之痛的家庭。告別的時候,女友(應該說是「前女友」)說正在前往法國自助旅行的途中。這家人於是自告奮勇地載著兒子前女友和她的男性朋友到某公路休息站,以便繼續她們的自助旅行。結果,在移情作用之下,心理醫生不忍兒子的女友遭受旅途勞頓之苦,在夜色鼾息中,悄悄地將車一路開到法國邊界。

抵達邊界時,天光剛剛大亮,海邊的風景一片晴朗。心理醫生和妻子相視而笑,女兒也會意地開心起來。他們為了喪子之痛,痛苦連月,為了兒子顯然已經變心的女友熬夜開車,來到遙遠的異地。體驗到人性中的愛與愚昧,這家人釋懷地笑了。

《人間有情天》其實就是那首心理醫生唱起的流行歌曲。

> -------------------------------------------------------------------------- <

作者: RAYBO@kkcity.com.tw (丰狂無几),          看板: movie
標題: 人間有情天-消失的鸚鵡螺
時間: KKCITY (Fri Jan  4 17:10:00 2002)

人間有情天---消失的鸚鵡螺

一.前言

《人間有情天》為義大利電影,原片名為「The Son's Room」,導演南尼莫瑞提(Nanni Moretti)以一貫自編自導自演的手法,跳脫以往帶有政治狂想的電影風格,以寫實平淡的敘述來詮釋一個心理醫師在面臨喪子之痛的家庭悲劇,並從兒子的房間中帶出充滿這個社會與家庭中無處不在的「秘密」。

二.秘密與悲劇:談電影中關於「秘密」的衝突

傳統的悲劇模式有四種,一.人與神(宿命)的衝突,二.人與人的衝突,三.人與社會(思想、體制)的衝突,四.社會與社會的衝突,古代的希臘悲劇多從人與神的衝突出發,中國的武俠小說則是從人與人的衝突出發(如為了報殺父之仇),Ibson 的《傀儡家庭》就是一則典型的人與思想衝突的悲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梅爾吉勃遜的《英雄本色》就是標準的社會與社會衝突的悲劇。

近代的悲劇電影的情節大多走向與思想、體制上的衝突有關,在啟蒙時代與工業革命之後,人本思想興起,人類的社會也更為複雜,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亦往往來自於社會的壓迫,而「人間有情天」表面上來自於不可知的宿命造成兒子的潛水意外,劇中的心理醫師喬凡尼亦不斷的以為「假如那天不去工作,與兒子去慢跑,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了」「如果時光能倒回,就能改變這樣的命運」,但這個悲劇實際上卻來自於人在面對這個社會時不得不偽裝、掩飾的「秘密」。

    類似的情形亦在以下的電影可以看到,如《美國心玫瑰情》、《神父》(Priest)等等,在《美國心玫瑰情》中,每個人都懷有秘密:賴斯特班漢(凱文史貝西飾)有個秘密,就是他暗戀女兒的同學;他老婆有個秘密,就是與房屋仲介的名人偷情;她女兒有個秘密,對自己的外表很不滿意,於是偷偷的存錢想去整型,並羨慕她死黨亮麗的外型;鄰居那位退休軍人有個秘密,原來他是個同性戀,他兒子也有個秘密,偷偷的在賣大麻;這群人為了應付社會、家庭,不得不擁有自己的秘密,而衝突也在最後秘密被掀開的一刻爆發並造成賴斯特的死亡。

《神父》一片亦如是,剛接受新教職的蓋瑞是一位年輕俊秀的天主教神父,與馬修神父一同為社區居民服務。但他住進馬修家後,他發現馬修竟然與女人同居,又經由告解而得知瑪麗亞長久以來遭到父親的性暴力,卻因為天主教義中不能洩露信徒秘密的教條規定而不得揭穿,而他本身卻是個同性戀,他不僅要為馬修神父保守秘密、為告解者保守秘密、也要為自己保守秘密,有的秘密沒洩露出來,結果遭受瑪麗亞母親的責難,有的秘密洩露了出來,於是使他同性戀的身份遭受到社區居民的責難。

越來越多電影喜歡描述「秘密」所造成的家庭與社會的衝突,從較早的《超人》、《魔鬼大帝-真實謊言》(True Lies)、《蝙蝠俠系列》等為了實現社會正義必須保守身份的秘密,到窺視他人秘密有關的《銀色獵物》(Sliver)、《為你瘋狂》(Addicted to love)、《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等等,也可見到好萊塢電影在隨著科技發展下對保守秘密持較悲觀的態度,人的一切行為終將透過科技而被窺知。

甚至近來的《入侵腦細胞》(The Cell)更大演透過先端科技進入人在潛意識中的內心世界,在科技的進步下,不管是外在的行為與內在自己亦不為所知的潛意識都將無所遁形,人類再也沒有秘密可言。導演李安則排除了工具論,《臥虎藏龍》以人文角度為起點來探討人心深層的波濤。

三.秘密的守門員:談電影中心理醫師的角色

   現在的社會在工業化與都市化的變遷中,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疏離感,對於人的內心世界與秘密所造成的衝突更是每個人都想一窺究竟的花園,每個人都想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做什麼,這個社會因為疏離於是加深了人與人間的偷窺慾,《人間有情天》正是描述這樣的處境,心理醫師的工作就是傾聽病人的心聲,這些可能是病人不曾對外公布過的秘密,喬凡尼與寶拉還開玩笑的說,心理醫師靠他人的痛苦案例寫書賣錢。

心理醫師這個行業在社會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重要,在一切都物質化、去神化之後,心理醫師的位置取代了人對神的信仰,代替了傳統宗教的角色,成為人們解除壓力、煩惱與心理疾病的祈求對象。

近年來關於心理醫師的電影也不少,如《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老大靠邊閃》(Analyze This)《沉默的羔羊一、二》(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Hannibal)《入侵腦細胞》、《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蝙蝠俠3》、《魔鬼、性、狂想曲》(The Devil & Ms. D)《沉默生機》(Don't Say a Word)等等。

我們可以發現心理醫師在片中的角色其實往往處於被動的、無助的,甚至是被嘲弄的一方,如《心靈捕手》中的心理醫師被威爾洞悉意圖而遭到嘲諷,《魔鬼、性、狂想曲》的心理醫師則被自稱為魔鬼的病人牽引著到處走,而其他片中的心理醫師不是殺人魔,就是出現在驚悚片之中,這與心理醫師帶有解謎的功能有關,也是心理醫師給予外界的一種形象。

片中大部份的心理醫師都屬於輔導與諮商心理學的範疇,也是最貼近社會大眾的職業之一,根據美國心理學會1981年修訂的「心理學工作者的道德信條」中,保密性(Confidentiality)為心理學工作者的一個基本義務,因為他傾聽病人的心聲,所以也有義務為其守密,除非守密將造成患者或其他人的危害[心理學,黃天中,洪英正,民81],也因此,心理醫師為窺見人心中秘密的工作者,在秘密的門縫間穿梭。

四.《人間有情天》:秘密貫穿整個情節

導演南尼莫瑞提所編導扮演的心理醫師喬凡尼是個非常平凡的人,也可見得導演對心理醫師亦從諷刺的角度出發,喬凡尼在喪子之前對病人漫不經心,喪子之後亦像個染有心病的病人一般歇斯底里,甚至再也無法擔任心理醫院的職業,《人》片不以解謎的功能發展推理驚悚的情節,但在片中卻留下一個謎團---兒子安德烈為何喪生於潛水意外?

電影中並沒有說出答案,而把這個秘密留在觀眾的想像空間,正如導演在最後一幕與太太寶拉的最後一段對話:「妳想那位男孩是她的(新男友)?…算了..不要說出來」,但「秘密」正是這部悲劇的衝突所在,也是貫穿整部戲的虛寫主題,表面上實寫的是從喪子之痛走出陰霾的家庭,但隱藏在片中虛寫的情節正是「兒子的秘密」,而那個秘密---鸚鵡螺正是造成安德烈的死因。

我們從片中的第一個衝突點,安德烈被學校懷疑他與好友偷了鸚鵡螺,從矢口否認、撒謊到偷偷的把秘密告訴母親寶拉來看,似乎他有感於瞞著父親的愧疚,而偷來的鸚鵡螺已經弄壞了,於是想潛到海裡的洞穴中尋找鸚鵡螺來彌補,結果造成氧氣不足而喪生海底。

這個原本藏在安德烈與好友心中的秘密,雖然後來向母親吐露,但母親覺得這無傷大雅的惡作劇,既然事情已經過了,還是決定聯合起來瞞過父親與所有的人,當作沒有這麼一回事發生,而安德烈面對著父親的信任與諒解卻始終感到愧疚,所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這就是《人》片中的伏筆。

不可否認的,其實心理醫師喬凡尼擁有的幸福家庭是一個健康快樂的家庭,家裡的成員是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少年少女,而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方式也是開明的,這個悲劇並非起因一個嚴重的錯誤,那只是一個小小的secrect而已,劇中用兩個事件來映照「秘密」該不該說出來:安德烈因為沒跟父親坦誠他偷了鸚鵡螺、而母親沒向父親「洩密」告訴他關於兒子偷竊的事,所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而與此同時的是,那位喜歡嘮叨無所不談的病人奧斯卡卻因為經由X光檢查,發現了他身體中的秘密-癌症,而治好了他原本一心求死的心理疾病,燃起了生存的鬥志。若是父母能像X光般透視兒子的秘密,是否就能改變這結局呢?這是不可知的,於是我們看到在安德烈死後,喬凡尼打開了兒子的房間,看看兒子曾經藏有的秘密。

五.青春期的秘密:

青春期的子女,往往是建立個人人格與隱私權擴張的時期,也往往因為父母想在青春期時多了解子女一點,而逾越了子女隱私權的空間,子女的生活重心從客廳移向自己房間,從家人移到同儕團體,於是與父母間保留了越來越多的秘密,藉由秘密的擁有來建立自身的獨立人格。

喬凡尼直到兒子安德烈在學校發生了問題,才進入了兒子的學習環境,也因為這樣的事情使得喬凡尼有機會見到他兒子的死黨、還有兒子好友的父母,也因此了解了兒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包括他喜歡誰與討厭跟誰來往。

而在安德烈死後,才由一封遲來的情書,讓父親進一步的發現兒子的感情世界,這一切都讓喬凡尼感到陌生而新鮮的,他並非不想知道,一個給子女開明空間的父親,其實也很期待知道子女在做些什麼,如他會在客廳外作事,卻一邊傾聽著女兒與他男友間的談話,他對內容盡量保持著開明的態度,也可看出他感到相當的興趣。妻子寶拉則把他從想窺聽女兒的談話中拉了回來,去探子女隱私是不許可的。

妻子寶拉正是扮演著一個守門員的角色,她保留了子女的隱私權,也保守了兒子的秘密,她聽她所該聽到的,她也不在兒子被控偷竊時主動隨安德烈到學校與老師交涉,或到對方家庭中與家長交涉,她就在家中,只聽丈夫告訴她的,或兒子願意告訴她的,她的角色是被動的傾聽者,就像喬凡尼在傾聽著他的病患一樣。

    我們看到了喬凡尼這位心理醫生的表現,很諷刺的,他幾乎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冷靜、客觀的傾聽就夠了,他的建議似乎對病患也沒有良好的效果,而病患即使對他埋怨,卻似乎只為發洩一番而極端的依賴著他,這位什麼都不用做的醫生卻贏得了病人們的信賴,至少他仍是專業的、冷靜的,而就在他真正的為病人做了什麼---趕到奧斯卡家外診而取消了他與兒子約定的慢跑活動,意外就發生了,也因此造成了他情緒的失控與內疚,終於無法再繼續的工作下去。

    喬凡尼工作的地方就在家裡,與其他的房間相隔在走廊的一頭,有好幾幕畫面,透過喬凡尼穿越走廊,經過了層層的房間,來到了兒子房間的鏡頭,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卻有如新天地一樣的陌生,事實上,他開始發現原來這個家對他而言真的有許多地方有如秘密般被他所忽略--一堆破損的家具,長久的忽略下,雖然缺口就在眼前,卻好像秘密一般看不見。

    現在因為兒子的死去,家裡有了缺口,於是他注意到了那些秘密有如缺口一般被彰顯出來,他不知道兒子有喜歡的女孩,經由那女孩所帶來的相片,他才看到兒子竟然會用相機自拍些有趣的畫面寄給喜歡的對象,就在參與著兒子的世界,在不為父母所知的青少年同儕世界中,他慢慢摸索拼湊出兒子在同儕與感情生活中的軌跡。

六.救贖:參與秘密的使命感

對於最後喬凡尼一家是如何恢復往常的情緒呢?平淡的寫實風格並沒有特別描述出他們是經由什麼樣的事件而突然醒悟,但我們可從「參與秘密」這方面來看。秘密的參與,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是認同的象徵,如安德烈與他的死黨一起保守了鸚鵡螺的秘密,就是同儕間的信賴與認同。

我們去參與對方的秘密來拼湊我們對這個人在心中的份量與回憶,一旦我們發現對方有我們所不知道的秘密時,彼此間的關係突然就被拉遠了,而若這個秘密被授權參與,則往往能增加對方的使命感與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如寶拉被兒子授權保守他偷鸚鵡螺的秘密。

寶拉則因為幫兒子保守這份秘密而有一股使命,所以她自始至終都沒說出這個秘密,即使是在兒子死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眾人哀傷的情況下並不適合告知這些可能使喬凡尼更為內疚的事),這也可以解釋像喬凡尼這樣的冷淡的心理醫師仍然會有股使命感,為了他的病人臨時出外診,因為奧斯卡只會跟他分享秘密。這個救贖的程序是從喪禮開始,但必須直到了生活中出現了使命,才能使這家人獲得救贖。

顯然生冷的葬儀、鐵釘鐵板釘製的棺材盒只是突顯了家屬活生生的情緒,導演在這裡使用了特寫鏡頭將定釘、鑄熔封棺的步驟做了詳細的描述,兒子偷了鸚鵡螺秘密與尋找鸚鵡螺而造成的死因也因此隨著火化,寶拉或許是唯一知道此秘密的人,但說出秘密似乎並不能讓丈夫從陰霾中走出,她僅告訴極力想找出兒子死因的丈夫,這並非器材的問題,但也不知道為何兒子要潛入海裡的洞穴之中。

於是家人在各自的生活中崩潰,導演分別拍了他們在各自房間內獨自悲傷。她們也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秘密:女兒與男友分手了,喬凡尼自己跑到兒童樂園散心,寶拉仍謹守著兒子的秘密,直到那封遲來的情書轉移了家人的注意力,寶拉把這位女孩可能帶來新的秘密視為救贖,若是能聯絡上以往家人所不知的兒子感情世界的秘密,這樣對兒子的回憶才算完整。

這個救贖的工作不能各自去做,因為這樣只是將對兒子的回憶變成各自的秘密罷了,所以在家人未聚在一起完成這件事時,寶拉沒有私下聯絡這女孩,喬凡尼也無法獨自寫信給這小女孩,直到最後全家一起陪著這對結道異國旅行的小倆口,開車送她們到邊境時,她們覺得至少在兒子死後,仍能為他的感情世界付出一點力,至少參與了兒子的感情秘密,喬凡尼一家人在完成了這項使命後,一起迎接陽光與海洋,讓心情慢慢的得到了救贖。

七.結語

最後一幕是透過坐上遊覽車的女孩的主觀鏡頭看著喪子的那家人逐漸遠去,導演讓觀眾透過女孩的眼睛,來看被救贖的喬凡尼一家人,讓觀眾帶著同情與放心的心情散場,這位來自異國的女孩在劇中突然介入的角色,有如在片頭開始時,獨自在慢跑舒緩自己壓力的喬凡尼,因停留在咖啡廳喝咖啡時,看到街道上突然來了從異國來的宗教團體一邊舞蹈與吹奏的聲音,於是欣喜的走近了他們,跟著他們繞著圓圈,仿佛得到了生活中的救贖一般,這樣的片頭正與後來的發展相呼應。

人生有許多意外的介入,冥冥之中註定的,可能歡喜也可能悲哀,或許就像消失的鸚鵡螺一般,沒人知道人生的秘密究竟是什麼,只有參與秘密的使命感,能使人生得到救贖吧!

八.參考書目:

○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忍文化
  作者:Dan Kindlon & Michael Thompson作, 吳書榆譯 商周出版 民89
○秘密,說還是不說
  作者:Evan Imber Black 作,侯維之譯 張老師文化出版 民90
○心理學
  作者:黃天中‧洪英正 合著 桂冠出版 民81

> -------------------------------------------------------------------------- <

發信人: zarathustra@kkcity.com.tw (),         看板: movie
標  題: 《The Son's Room》人間有情天/Nanni Moretti(2001)
發信站: KKCITY (Sun Nov 27 13:41:54 2005)

  集編導、演出於一身的Nanni Moretti,其榮獲金棕櫚肯定之作《The Son's Room》對於那些總是執著沉迷於昔日不可挽回的時光,耽溺、懊悔、或無可救藥的悼亡所強襲俘虜著的記憶囚徒來說,已觸觸碰脆弱易碎的敏感神經,這般思憶追念的哀嘆主題,總是惹得他們不由自主的黯然神傷。

        所幸通過電影的催眠招喚,遁入另ㄧ時空,觀眾得以面對潛抑壓迫的自我,經由電影的儀式進行集體療傷,嚎啕大哭或幽幽啜泣,釋放情緒。

  《The Son's Room》中,主角父親Giovanni擁有一個完美典範的家庭,和樂融融,溫馨可愛,成員間的互動展現至善至真的親情光輝。Giovanni本身是個盡責優秀的心理治療師,總是專業、冷靜、睿智自制地聆聽患者的心聲、夢囈,挖掘探照原我、自我、與超我。螢幕形象的Giovanni是個完全掌握人性、透徹精神活動奧妙的佛洛伊德。

        然而,命運捉弄,其兒子Andrea的猝死擾亂了原本的平靜和樂,Giovanni與其妻Paola,女兒Irene陷入深不可測的哀亡深淵,破碎崩潰、在瀰漫愁雲慘霧的荒煙蔓草中他們進行艱難的療傷止痛。

  Nanni Moretti是個口才甚好、懂德營造情緒氣氛的說故事者,他講《The Son's Room》時語句間情感是如此飽滿渾厚、情緒的波伏起沉活脫脫是真實人生處境。依傳統戲劇的三幕劇敘事架構,以義大利傳統的新寫實主義風格為基調,很平白樸實地刻畫了一個和樂家庭親情間血濃於水的情感,與之後挫敗創傷時的低迷悽涼。

        鏡頭下的審視,未經累贅多餘地加重語氣或情感渲染,而是冷靜和緩地感受父親 Giovanni脆弱孤獨無依的心靈。Giovanni這角色絕對堪稱電影世界中標準的模範父親。在本片,導演Nanni Moretti親自擔綱演出,成熟地拿捏、完整的釋放與展現角色的靈魂人格、精神狀態,不時散發著聖靈之光:他是兒子的父親,同時也是病患的父親、理想的父親。

  在驚嘆Nanni Moretti何以能在身兼編導的重責大任,仍能盡善演員詮釋的完美天賦之餘,不難將《The Son's Room》看待為標準的作者電影。

  Nanni Moretti對於心理分析的鑽研與研究在本片表達的淋漓盡致。於是作者個人轉化為心理診療師角色的父親 Giovanni,電影中無不呼應著佛洛伊德經典著作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中所揭示的心理學理論:潛抑作用、抗阻作用、選擇性遺忘、動機性遺忘、或單字替代、錯語症(Paraphasias)、夢的隱意與顯意凝縮作用、誤引行為等。

        融會貫通穿插於編劇文本當中,有顯而易見的心理治療對話、有隱而未宣的心理症行為病徵。《The Son's Room》稱為一部心理學研究實証電影也不為過。並且,Nanni Moretti在前半部利用心理治療的對話文本與甜蜜家庭生活作出反差強烈的對比;後段,則利用心理治療場景對比出家庭破碎的苦痛,其意義表現Giovanni即使身為心理診療師,終究是個情感動物的人性肉體,他優越的理性終將崩潰,無法接受摯愛猝死的打擊。(他也求診於其他心理醫師)

  除此之外,《The Son's Room》中也可窺見導演Nanni Moretti對於慢跑的熱愛、戀物癖式地喜愛蒐集球鞋(電影中的球鞋都是他個人的收藏)、與對流行與古典音樂的喜好。(本片古典配樂主導為Nicola Piovani,片末舉足輕重的 By This River/Brian Eno則是他自己迷戀的)。

  Nanni Moretti在個人美學實踐的導演工作上,處在分身乏術的忙碌中境然能夠維持優越品質,在鏡頭、剪接等美學語彙仍如此上乘,時有卓越藝術境界的鏡頭語言,例如:在一組看似平凡的平行剪接中,以四名家庭成員同時的活動互相對應,詭譎地表現出難以形容的不安、危險,隱隱暗示著悲劇即將發生。這組鏡頭剪接足以證明Nanni Moretti敘事技巧的成熟.。

        而在表現出Giovanni的孤獨、悔恨、懊惱時,除了事實穿插回憶鏡頭令人唏噓外,利用遊樂場的歡愉喧嘩,鏡頭凝望著Giovanni,耽溺深沉的情緒不在話下。而結局場鏡,由Andrea心儀對象Arianna的主觀出發,結構鬆散、佈局遼闊而心胸開放地看著Giovanni一家人在海邊徜徉漫步,海天一色湛藍地釋放所有悲傷情緒,留下的餘音與可能性,倒也讓角色的身影在觀眾內心激盪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