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 Elizabeth


發信人: lenni@bbs.ee.ntu.edu.tw ([伊莉莎白]4/3上映),      看板: movies
標  題: 到[總統]戲院看[伊莉莎白],一次OK!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Fri Apr  2 17:15:41 1999)

【伊莉莎白ELIZABETH】
I'm not your Elizabeth, I'm no man's Elizabeth. 用一生的真情換一世的永恆

【奧斯卡金像獎】榮獲最佳化妝
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配樂、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服裝設計

【金球獎】榮獲最佳女主角,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榮獲年度十大影片、榮獲最佳導演獎

【英國影藝學院(英國奧斯卡獎)】
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劇本、傑出英國電影、
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樂、最佳攝影、最佳後製作、最佳服裝、
最佳剪輯、最佳化妝共12項大獎

> -------------------------------------------------------------------------- <

發信人: hpaa.bbs@bbs.csie.nctu.edu.tw (hpaa),          看板: movies
標  題: 伊莉莎白一世 Was Re: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發信站: 交大資工天龍資訊站 (Sun Feb 14 03:58:08 1999)

我個人這五部看了四部, 但沒看的就是巴西那部, 故對前前位的稱讚 Fernanda 無法提供評論, 但他不喜的 Sate(我猜是想指 Cate) 我覺得她演前半生演得很好啊, 身為新教徒公主與最可能的皇位接班人, 天主教的大臣與主教自是欲除之而後快, 可想而知, 天真的少女公主馬上就被套上謀反罪名關進倫敦塔, 若非老姐一念之仁, 她老早已人頭落地,

因經此風波, 其甫接大統時她相當寬厚, 不偏新教, 也不殺前朝臣子, 採艾登保祿忠心老臣的聯姻手段... 但政爭之下刺殺、毒殺陰謀不斷、外國、教廷、權臣均不放手, 她終於啟用心狠手辣的Rush, 將異己全部誅殺, 殘酷血腥一番(感覺有點教父二、三結尾般的, 一方面自己內心在交戰, 而同時間手下執行剷除叛逆, 鞏固王權的行動) ... 看過後可以體會她晚年毀容裝扮的心路歷程。

伊與莎兩片同一時代背景, 在莎片中演老年女王的 Judi Dench 出現時間極短, 僅三幕: 1.觀劇欣賞小狗演出、通俗喜劇, 而於看詩、藝術劇時打瞌睡(會想到編劇的用意, 用網上熱門話題打個比方:女王愛看雷恩大兵, 葛妮絲(愛poetry, adventure, love)愛看紅色警戒) 2.召見允婚的葛妮絲派特蘿, 察覺她已被plucked 了, 3. 羅密歐劇成功首映後為葛妮絲派特蘿冒充男兒身護航。

老女王始終保持那種似笑非笑, 精明中掩不住自信自負那種十全老人般的神情, 我完全可以想像, 她青年時期就是"伊"片中歷經多次政教合一鬥爭中熬過來的 Cate B. 兩位演員詮釋兩個不同時期的伊莉莎白一世都同樣令我激賞。

> -------------------------------------------------------------------------- <

發信人: hpaa.bbs@bbs.csie.nctu.edu.tw (hpaa),         看板: movies
標  題: Elizabeth 之時代背景
發信站: 交大資工天龍資訊站 (Mon Feb 22 03:15:44 1999)

個人因為對都鐸王朝的歷史很有興趣, 對Elizabeth 這片的背景願意說明一下, 有錯請指正。

亨利都鐸(亨利七世)結束薔薇戰爭, 將莎翁筆下弒父弒兄殺姪奪人妻winter of discontent的理察三世推下台, 英國自百年戰爭以來一個半世紀戰亂結束, 本以為能休生養息, 但歐陸正逢馬丁路德等新興教派革新風起雲湧, Christian分出新舊兩宗 Catholic 與 Protestant, 亨利八世的婚姻問題更將新舊教風暴帶入英國.

梵諦岡教廷不願為八世的多婚背書(牽涉 annulment, 請看電影A ManFor All Season)八世憤而改支持基督新教, 導至他的妃子子嗣年長的信天主教, 年輕的(國王後來找的與生的)信基督教, 埋下禍源.

接位的幼子愛德華六世年幼, 由母舅外戚專政, 迫害舊教(史稱Reformation), 長公主瑪麗歷經波折, 小國王夭折時外戚為排除信舊教的瑪麗接位, 另立 Lady Jane Grey, 且下令處死瑪麗, 瑪麗在諾福克公爵等舊教老臣支持下反取得勝利, 逮捕並於後來處死只當了九天女王的Lady Jane (可看電影 Helena BC主演的 Lady Jane), 為維護舊教的大加殺戮, 為她贏得血腥瑪麗的稱號,信新教的伊利莎白公主也受牽連被捕, 新舊教爭引起的大屠殺不僅是英國, 同一世紀的歐陸也廣見, 法片瑪歌皇后也是這一時期的背景。

英國由於伊利莎白無後, 其死後傳位給都鐸的親家, 舊教的蘇格蘭國王 James Stuart, James 的母親 Mary 是蘇格蘭女王兼法國王后被伊處死, James 的祖母則正是伊片中的 Mary of Guise, 並非如片中演的被 Walsingham 毒殺。

瑪麗女王的丈夫西班牙國王因向伊求婚不成(伊尚未即位時即求婚, 故片中她說My sister's bed is still warm...) 埋下英西未來大戰的種子, 西班牙無敵艦隊於是役覆滅, 海權由英國取代。正如片中所說, 伊利莎白一世即位之初, 英國國力處於最低潮, 但她死時, 英國已成為新強權。

之後就陸續如克倫威爾內戰, 都鐸-史都特復辟, 復興時代(有電影Restoration)....

> -------------------------------------------------------------------------- <

發信人: lenni@bbs.ee.ntu.edu.tw ([伊莉莎白]4/3上映),        看板: movies
標  題: 滿街都是伊莉莎白!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Fri Apr  2 11:57:44 1999)

  和CC、郭淨去看了「伊莉莎白」,出來後找了家日本料理鋪,清酒微溫,CC呷了一口長歎口氣:「好苦啊!」她說,我微笑同意,舉酒一敬,郭淨說:「好激進的女性主義,四百年前可沒有什麼女性意識是不是?」CC說:「女王只是太苦了,那是一個女人不得不的長大。」

  「但是這麼的孤單堅烈!郭淨,」我說:「電影看完了,對公司裏小女孩的心眼不會太討厭吧,想想幾年後她會一如伊莉莎白的悲哀。」數週前,因為一個新近小AE的挑撥,使得郭淨向多年老板遞辭呈。「歷史上真有這個女人,可見世紀末滿街的伊莉莎白並不為怪。」郭淨搖頭說:「妳看她跟男人翻臉的那種決絕,跟我們身邊周圍那些啃嗜男人骨頭活下來的的女人有什麼不同?」

  「可憐郭淨,整整兩個鐘頭裏你心上的防衛系統是不是叫個不停?一種畢生 被玩弄的同理之感不斷的由然而生,讓你根本看不見女王對那個男人的態度是來自那個男人的態度;他的愛滿含雜質,欺騙在先,昏亂在後,一切搞到這局面,叫全天下笑話她,叫她如何收拾?除了遠離冷淡還找得到什麼維護自尊的方式?」CC慢條斯理一氣說完;

我接著說:「 而且他欺騙她還是別人來告訴她,她是這麼一個驕傲的人,怎麼輕易的可以為愛所欺騙, 她這男人又是少女便相識,從最單純中出發,全心的對待、只有誠懇;在政治裏,在一群男人虎視眈眈對權位的掠奪戰裏,她以為這個世界唯一可信只有他。」

 「即使強悍一如伊莉莎白女王,也是從一個小女人變化。」CC笑笑:「郭淨怎麼?咱們共事二十年,周圍這些女人的命運你又不是不知道!你來數數到底哪個真是從小就立志做女強人,都嘛是無知中摸索,帶著謙卑的心學習,一步一腳印走到這裡來。」郭淨喝掉杯底的酒,扁扁嘴說:「一路過來機會還不都是從男人那裡來。」

 「那是初步,郭淨,你應當也清楚,男人給女人,因為女人沒有威脅;一但她茁壯長大,男人可是對她小心翼翼的很,若是無法納為子民,即刻規劃為敵人。看看伊莉莎白,那些不同教派的反對者不是處心積慮都要她死。」「可教育她的也還是男人,看看情人離開之後,她對身邊那位謀士的話不是言聽計從!」

  我笑起來:「這樣你對女人還有什麼憂懼?郭淨,你都看懂了嘛!」

  CC說:「這個世界本來女人就是聽男人的,只是,一般的稱之聽話,聰明智慧的稱之為學習,咱們女王從一個純真小公主轉為唯一的統治者,她能問誰,她從身邊的男人學習他們熟知的權勢世界。」

  「一個女人做男人的。」我沈吟著:「很苦。」CC結論。

(以上文章經YY同意轉載)

> -------------------------------------------------------------------------- <

發信人: bmet.bbs@bbs.cs.nthu.edu.tw (牛頭犬),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伊利莎白』好看!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Sun Apr  4 10:04:25 1999)

> 最後Elizabeth對侍女講的倒數第二句話, "Kate , I become a virgin"是啥意思?
> 我知道Elizabeth號稱virgin queen, 但我就是參不透戲裡這句話的意思.
> 瞭者可否略予解讀?

我想 Elizabeth所指的Virgin是指聖母瑪麗亞(Vergin Maria)  因為英國一切的動盪
皆因宗教而起,Elizabeth所信仰的新教不斷地受原本的基督教(天主教)排擠,
爭端對抗不斷,Elizabeth只有將自己神格化,才能讓臣民毫無保留地信服,
讓自己的地位穩固,所以她自稱virgin queen,
其實她根本不是處女,virgin指的應該是聖母吧?呵...這是個人臆測...

> -------------------------------------------------------------------------- <

發信人: karen.bbs@fpg.m4.ntu.edu.tw (時移事往滄海桑田 ),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伊利莎白
發信站: 小魚的紫色花園 (Sat Apr 10 01:41:39 1999)

>  英國是女王繼承還是國王繼承?

我也滿喜歡這電影的啊,不過覺得有點趕就是了,
畢竟電影是有時間的侷限性,要表達的事太多但時間太少

英國的王位繼承男女都有繼承權,不過男子優先吧,亨利八世死後是由愛德華六世繼承,不過愛德華太短命了(附帶一句,愛德華就是民間故事乞丐王子的主角)愛德華死後沒有子嗣,所以王位傳給他的姊姊瑪麗,(血腥瑪麗)瑪麗也沒有子嗣所以即使他不喜歡伊麗莎白王位還是傳給他。

所以在那部片中一直強調子嗣的重要性,若是沒有子嗣王位很有可能會外傳,伊麗莎白終身未嫁,他死後王位就傳給了蘇格蘭王詹姆士!

> -------------------------------------------------------------------------- <

發信人: Egor.bbs@bbs.cs.nthu.edu.tw (     想聽喜歡阿),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伊利莎白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Sat Apr 10 15:35:17 1999)

是由在位國王的子嗣來繼承的....Elizabeth 的父親亨利八世
為了求得一子所以與天主教廷分裂(才可以離婚再娶)
所以在他死後是他的兒子愛德華繼承的.....而愛德華很早就死了
大家又推瑪麗為女王.....瑪莉病逝之後.....就是 Elizabeth 來繼承拉....
而 Elizabeth有一點其他繼位者沒有的優點....
更受人民愛戴的優勢--她的雙親都是英國人....(在當時聯姻盛行)

> -------------------------------------------------------------------------- <

發信人: Goran.bbs@bbs.cs.nccu.edu.tw (定風波),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伊利莎白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Sat Apr 10 13:22:16 1999)

> 我想是因為之前Rubert Dudley和她共舞的時候在Elizabeth耳邊說了一句
> 類似You're my Elizabeth的話  而Elizabeth當場變臉推開他說
> I'm not your Elizabeth!  I'm no man's Elizabeth!
> 之後她又知道他其實以經背著她取了別的女人   更是對他很冷淡.....
> 但勞伯還是很愛他.... 所以他對那個宮女說say you're my Elizabeth
> 好死不死那宮女剛好穿到瑪麗皇后送來的那件有毒的衣服
> 雖然她和勞伯的這段感情沒有結果也沒有真的根據

  這是有根據的耶!!!他本名Robert Dudley     Elizabeth於十六歲認識他!!!
  在她即位的初期深深的愛著他!!  Robert為有婦之夫,其妻Amy Robsart
  於西元1562年神祕死亡!!  Elizabeth並沒有因此和Robert結婚!!
  因為有人懷疑Amy為被謀殺!!  而大多數的朝臣亦討厭Robert!!
  Elizabeth看出於這種男人結婚是愚蠢的!!!
  於是說出:我這兒只要一個女主人,不要男主人。

> -------------------------------------------------------------------------- <

發信人: MOVIEFAN.bbs@bbs.cs.nccu.edu.tw (伊甸園東),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伊利莎白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Mon Apr 12 16:30:30 1999)

>    為什麼伊麗莎白成了"virgin queen"後     臉上及手上要塗得白白的?

    嗯~~如果說結局倉促,還不如說是隨著精彩的劇情起伏,仍然意猷未盡吧!
    因為很明顯的導演的企圖就是想要重建
    伊莉莎白由一個生死未卜的單純年輕女孩,接著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
    步上王位,最後為鞏固王位而以殘忍的手段肅清政敵的整個心境轉折!!

    而為什麼她要把自己朔造成"The Virgin Queen"且塗成白白的樣子....
    還記得她這樣做前一幕是什麼嗎??

    對,沒錯~~~她為了自己殺害這麼多人且那麼多人不懼而死懊悔難過,
    在聖母像前她哭著說"為什麼有人願意為了她而死?(她指聖母瑪麗雅)"
    所以她把自己稱為"The Virgin Queen"一如瑪麗亞般純潔的處女,
    她要成為一個莊嚴且眾人崇拜的偶像!!

    也還記得最後一幕,她出現在眾人之前的場景嗎?
    她自光芒中步出,每個人被她震攝住且不自主的跪了下去,
    還有人親吻她的披風,  她要大家像宗教般的信仰著她!!

> -------------------------------------------------------------------------- <

發信人: Fred Peng ,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伊利莎白
發信站: Tigatech Inc. (Fri Apr 23 16:56:19 1999)

>     她自光芒中步出,每個人被她震攝住且不自主的跪了下去,
>     還有人親吻她的披風,  她要大家像宗教般的信仰著她!!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基本上,導演是認為君王應當是 "馬基維力" 式的人物。他代表國家及法律 (or even above the law)。所以許多人願意為其效死,他亦決定他人的生死。正因為如此,君王不應存有個人的喜怒哀樂。

整部電影就是在描述一個 "人"(甚至是 "多愁善感的女人"),在一步步的鬥爭中 ishumanized 喪失人性的過程,最後終於成為 "君王"。 當伊利莎白減短頭髮塗上白粉時,如同大理石雕像般,即與人性分離,成為嫁與國家的君王。

整部片子就是這麼一條主線發展,非常容易了解。
看伊利莎白內心的掙扎努力維持人性但一步步限落的過程相當感人。

> -------------------------------------------------------------------------- <

發信人: isisly.bbs@bbs.kimo.com.tw (自閉兒),          看板: movies
標  題: 我看伊麗莎白(1)...(轉載)
發信站: 奇摩大摩域 (Thu Apr  8 23:09:14 1999)

原本要去看過了很久的美麗人生,以為是早上開演的時段,卻沒想到竟是晚上的時段。到了票口匆匆忙忙那就看看電子情書吧,想說兩個人打電腦有什麼好拍的?如同想像不出那個第一次親密接觸如果拍成電影是要怎看…可是結果是只剩前三排位置,全身痠痛怎可能以仰望的姿勢兩個小時?快快快,選一片吧…那就伊麗莎白好了…嗯嗯嗯……

第一次去華納威秀影城(它離家實在遠了些)。一次夜裡從新舞台出來見它暗暗黑黑一片荒無人煙模樣,就這麼認定那是個荒涼的地方,不去也罷!沒想到是這樣熱鬧一個地方。某種憧憬的,想住在裡面。雖說覺得有點混亂,不過它的椅子坐起來好舒服喔(嗯…這兩件事看來是無關的)

Elizabeth I 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英國女王(1558-1603)。英王亨利八世與其妻安妮‧博林(Ann Boleyn)之女。生於倫敦附近格林威治。1553年愛德華六世去逝後與異母姊瑪麗一起反對簡‧格雷郡主(Lady Jane Grey)與諾森伯蘭公爵。但她信新教引起瑪麗的疑懼,藉口她牽涉1554年環亞特叛國案而將其下獄。

她於瑪麗女王死後登位。她感到要當英國女王就必須信奉新教,所以正式建起聖公會教堂。她還和法國、蘇格蘭媾和,幫助這些國家新教徒從而加強了自己勢力。蘇格蘭女王瑪麗也落入她掌中,並被囚禁,從而引起英國天主教不斷陰謀反抗。1586年她察覺瑪麗陰謀後簽署死刑執行令,將瑪麗處死。後來又繼續迫害天主教徒,激起眾怒為了天主教以及為了伊麗莎白曾鼓動尼德蘭來反對她。西班牙的腓力於1588年率「無敵艦隊」進攻英格蘭,但被擊退。

伊麗莎白卒於索立的里乞蒙。在女王的交往中,只有萊斯特伯爵達德利(R.Dudley)最得她的歡心。達德利死後女王悲痛欲絕,若非女王顧問塞西爾苦諫,女王本會與達德利結成佳偶。伊麗莎白一世性格堅強、冷酷、任性、怪誕,人稱「童貞女王」(她終身未婚),頗得臣民愛戴。後被人作為「天佑女王」稱頌。她在政時期使英國進入世界強國之林。(劍橋百科全書)

因為手邊現在沒有較詳細的資料,所以抄錄了一條劍橋百科全書裡的伊麗莎白一世資料,希望給去看過或將要去看的人一些史實背景上的參考。我是覺得要去看諸如伊麗莎白、瑪歌皇后、莎士比亞…等以古代史實為背景的電影,如果能稍微了解一下那樣的背景,對於影片的脈絡會有比較清楚的了解。

16世紀的時代,是歐洲地理大發現的時代(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又有麥哲倫的環球之行);是宗教改革的時代(以馬丁‧路德為一個重要的起首),也是民族國家漸發展成熟的時代。

伊麗莎白一世的父親是著名的亨利八世。他原本是忠實的教宗支持者,但後來為娶伊麗莎白一世的母親(安妮‧博林),因而與原配凱瑟琳(即伊麗莎白一世同父異母姊姊的母親)離婚。此舉受到教會人士的反對。亨利八世之所以會衛教,只是想從教宗那裡得到一些利益。當英國境內教士的勢力有漸強的趨勢、甚至干預到國政時,亨利八世於是藉此一婚姻事件,自立英國國教,以國王本人為教會的唯一首腦。

然而他與安妮‧博林的婚姻卻也被教宗宣佈為無效。在凱瑟琳死後,安妮‧博林也因通姦罪被處死。不過亨利八世之後又陸續娶了四到五任的妻子。死後其子愛德華六世繼位,然而經過一片混亂的王位爭奪後,最終由凱瑟琳唯一留下的女兒瑪麗繼女王位。瑪麗死後,亨利唯一剩下的嫡系子女就是伊麗莎白了,是為伊麗莎白一世。

在當時的歐洲,國家的強盛與否,有很大的關係是和政治婚姻有關。如果一個國家的王儲或是什麼公爵的結對了婚,那麼他的國家無疑的就增加了一個極有力的盟友。(不過當時那種聯姻關係是亂得讓人抓狂)。在這種聯姻很普遍的情形下,甚至出現過一個人身上有五到六個不同家族的血統,可以繼承那些家族所有領地的情形。

剛繼位的伊麗莎白就面臨到這樣一種情況。當時的英國並不能算是大國,強國是那些最先因海外發現成就而國勢大盛的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等;而法國則是正在興起的勢力。英國則是財政困難,遭強敵圍伺,適逢王位易主,更容易引起各國的覬覦。還未婚的伊麗莎白就成了各國極欲聯姻的對象。

電影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敘述伊麗莎白在宮廷兩派人馬的爭鬥中、在新教與舊教的衝突中、在強敵環伺的危機中、在一次次幻滅心碎中,如何從一個清純的女孩,一步步轉變。用機智化解了西、法兩國同時來提親的危機,用從容與懇摯的態度,化解了宗教信仰上的分裂;以殘酷和果敢明斷敉平一場可能會發生的叛亂。然後,在這樣血的洗禮之後,她為自己戴上了貞操帶,為著英國、也為著戀情遭叛,而守貞奉獻,勢不婚嫁。她成了史上所記載的那個性格堅強而怪誕的女王。

一開頭的場景很是叫人驚心動魄:對新教徒的迫害,頭髮剃光滿是血的、陰鬱的、悽厲的…讓我想到女巫與獵殺女巫的行動,同樣是架起火刑台,在眾目面前活生生燒死敵人。宗教信仰!為什麼同是信奉相同的慈悲的神,卻以神之名迫害異於己之端?當政治的流派和宗教結合在一起,情況就益形複雜。到現在還是一樣,未曾稍變。

為什麼人類會出現如此大的分歧點?當宗教成了被利用的功具,它原先那種慈悲寬宥就不見了。更何況它是否慈悲寬宥還是未知。當人們背著宗教的包裹奮勇往前鏟除異端,血流成河之際,豈是禱告告解所能寬宥?神愛世人,真是神愛世人嗎?還是祂的愛被人們扭曲了?

15~16世紀的歐洲,正是這樣子,不論領土問題、繼承問題、利益問題…都不免和宗教扯上關係;更可悲的是,教宗為了生存,也捲入了政治上的權利鬥爭,只要哪國領導者違逆了教宗,就會有像是開除教籍,或是宣佈誰誰誰的繼承無效之類的舉動。開除教籍對時人來說是很嚴重的一種罪,一旦你不入教籍,死後就不可能上天堂(至於入不入地獄我就不知道了)。當檯面上下的政治鬥爭越演越烈,宗教真正的意義就被忽略了。人民呢?

伊麗莎白在政治的鬥爭中僥倖的入主王廷,也面臨到這樣的問題。宗教。還有婚姻。一個女人!女人懂什麼?女人能做什麼?不是等著結婚就好了嗎?國家大事妳不用操心,我們男人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妳好好找個對英國有利的丈夫嫁了去吧……然後眾人等著看她出糗垮台。

可是我們看到她一次次漂亮地解決迫在眉捷的危機,反將了等著看他出糗的男人一軍。女主角(凱特布蘭琪)的表現實在令人信服,那樣自信堅強的女人,卻也是那樣脆弱無助的女人。看她說出「I am my father's daughter. I am afraidof nothing」(還是抱歉,原文有點忘記,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那樣的氣魄,著實令人動容。

她夠有膽識、夠果決,再加上有個能幹的臣子,時時提醒她不要心軟、該下手時便動手,所以一場原會致她於死地的叛變,就在鏡頭無聲無息的移動中,完全被敉平。

然而生為一個女人,尤其貴為女王,她有權力,但是她卻沒有自由。大臣對她吼道:「妳的身體已經不是妳自己的了!」而是國家的。國有財產。她仍舊有女人的幻想情愛,也曾憧憬與愛人廝守一生。當她下令殲滅孽黨之時,腦海中一個個片斷的畫面,是與背叛她卻衷心愛她的戀人的回憶,想著自己正年輕,青春飛揚,陽光、草原的印象。

不論她是選擇,或是被選擇成為女王,她就永遠失去了那些在當女王之前的東西。我們看到她最初的燦爛笑靨漸漸轉為深沉帶著機心的微笑,笑裡是犀利的洞識力;最後,髮被剪去了,臉被抹白了,身著繁複厚重僵硬如玩偶娃娃般的衣裳。從光的最強烈耀眼處,緩緩走進男人的國度,冥暗的、沒有光亮的殿堂。空洞洞沒有了初時生命力的靈魂。從此她是真正的女王,沒有感情、沒有愛人的女王,帶著英國走向霸權之路。

一旦她去掉了那些極女人化的特質、她去掉了一個完整女人的可能性,她就能夠堂堂登上王座,在下面眾多男男女女之間,成為一個地上的神明、眾人仰望驚詫崇敬的對象。或者說是一個娃娃,一個失去靈魂的娃娃。

我總存在一個印象:女王獨自佇立於高塔,憑著窗櫺高高下望。她的愛人在人群中,再也觸摸不到。高塔中的女王。

當她最後一次單獨面對她親愛的人的時候,是在所有敵人都被消滅之後,跟愛人的道別。還會見面,但是她跟過往的她與他道別了。所以當愛人要求她讓他死,不想再承受愛上一個女王的痛苦時,她拒絕了。她要他活著,讓她時時警惕自己:危險是靠她多麼的近!當她這樣說時,臉上表情悽絕,卻是戀人眼中落了淚,明白過往時光再回不來,明白此刻所見已不再是當年那清純可愛的女子,而是一個不再有心的女人了。雖說他仍愛著她。

當女人努力要去證明自己是有力量的同時,往往她卻必須拋掉一些東西,必須在男人面前展現幹練強悍的一面;此外還有傳統社會帶給她所謂相夫教子的壓力,以及女人身體本身的壓力。是不是現在也一樣呢?

影片本身,也許是因為帶有宗教的背景,所以配樂大部分是那種氣勢磅礡的大合唱。有憤怒的唱吼、也有哀衿的求禱。礙於音樂素養不夠,所以不清楚它用的是什麼配樂(有人知道嗎?)但是我覺得它配合得很好,完全營造出一種近乎悲劇性格的氣氛,人身在一種歷史氛圍的殿堂,眼見劇中人物的起合分落。常常讓我感到驚心動魄,五臟為之震動。(音效不錯!)

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幕。其一,是瑪麗女王駕崩,使者送去象徵王權的戒指到伊麗莎白手上。伊麗莎白的侍女們在光影的錯動中奔跑著要告知女主人,如夢如幻。瑪麗女王的喪鐘盈盈敲響著,伊麗莎白坐在窗前讀經默禱,轉過眼神又是哀悽又是欣喜,自有一番莊重肅穆氣味。於是她獨自一人,從屋內暗處走向屋外光亮處,一剎間,光影吞沒了她身影,再一晃鏡頭,樹下她沉靜身影,草原遼闊。使者遞過戒指於伊麗莎白手中,也是一晃眼,一陣強光,戒指與伊麗莎白的手幻化了去。眾人跪匐拜見新女王。一瞬間,她的臉龐如同上臘娃娃。

其二,是一開頭的火刑場景,與陰鬱的倫敦塔景象。還有伊麗莎白對著一個臣子說:此刻,我封你為伯爵…你可以安心回家享晚年了…的那種不容人違抗的氣魄。最後就是她落髮成童女的那一幕,從光亮處再走回暗冥處,一個蒼白著臉的女王娃娃。

唉…那時的服裝實在華麗,英國的、法國的、西班牙的…不同的服飾;還有宮廷的場景;布幔層層疊疊,一種飄渺不真切感。那樣的生活,閒暇招待外賓坐船在河面上賞星星,一旁還有水上樂隊在吹奏音樂,實在是一種情調,在回溯過往曾有的那諸多殺戮血腥之際,看到安逸時的人們的面對生活。雖說那也許是一種暗中鬥力的表面微笑……

嗯嗯嗯~~~~真的寫不下去了,其他的我表達不出來了…想到下次再補充了!!

> -------------------------------------------------------------------------- <

發信人: bmet.bbs@bbs.cs.nthu.edu.tw (牛頭犬),        看板: movies
標  題: §《伊莉莎白》: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Mon Mar 22 09:40:42 1999)

《伊莉莎白》中血腥恐怖的殘殺,怵目驚心、教人膽顫的鏡頭,震撼力不下於《搶救雷恩大兵》中肢離體碎的戰場地獄;《伊莉莎白》中宮廷明來暗往的爭鬥,陰影幢幢的驚駭不遜於《紅色警戒》中彷彿催眠世界般的奇幻夢魘;《伊莉莎白》中情愛的失落、性靈的迷失,真摰而刻骨銘心更勝於《莎翁情史》中輕描淡寫的浪漫;《伊莉莎白》中對人性的描繪、對於史事的另類觀點與透視眼光,精采動人足以抗衡《美麗人生》的笑臉看戰禍。

看這一部作品,竟可同時獲得其他四部同為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作品所給我的感動與刺激,它,這部由印度導演所拍攝的英國古裝宮廷片,《伊莉莎白》,怎麼可能不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

對許多人而言,觀看一部古裝宮廷片可能是一種難以承受的沉重。因為英宮劇雖然常有華麗奪目的場景與服裝,不過沉鬱遲緩的故事鋪陳常也會令人心神麻木而昏昏欲睡。而歷史人物的傳記故事,雖然保證了這段故事必然不凡 (否則何必要拍),卻常也因背景龐雜而有敘事瑣碎卻還交待不清,觀眾身上被砸了一堆文字,卻還不明所以的困窘。

但這些可能的弊病,在《伊莉莎白》中卻全然不見,在一氣呵成的明快步調下,將這位打造英國史上黃金時代的女王即位前後約十年間的轉折,拍得宛如懸疑驚悚片般的緊湊刺激,既教人血脈賁張、驚心動魄,又教人淚水狂飆、涕泗縱橫…..這麼精采傑出的成就,首當歸功於導演夏克哈卡帕。

已經過世約四百年的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對一個英國人來說,她的傳奇早已是難以想像的歷史,而對一個印度人而言,又更是一個他鄉異地、遙不可及的空泛故事。

於是導演夏克哈卡帕對於那個從血腥黑暗轉變為黃金燦爛的時代的處理,不但不刻意寫實,還反其道地採用了一種彷彿是漫畫般的觀點與手法,建構了一個夢境 (比較接近惡夢) 般的幻想式 (卻不背離史實) 背景,將幾個主要角色定型並平面化,透過戲劇性誇飾的敘事角度、調性猛烈的節奏,把故事說得龍騰虎躍、眉飛色舞,也讓觀眾在無防備的情形下,一頭栽進那充滿恐怖魅惑的畫面張力與飽和到幾乎滿溢的超強電影感中,不可自拔。

這個「漫畫論調」可不是我隨便說說而已的喔!最近即有傳聞,這位夏克哈卡帕導演就因為《伊莉莎白》的成功,已獲得好萊塢片廠的盛邀,將接手《歌劇魅影》電影版和原本已經進冷凍庫的《超人》第四集計劃。

好萊塢大老闆們可不是腦筋短路,蠢到去找一個拍古裝文藝歷史劇的導演來拍最炫的音樂舞台劇電影版和賣座漫畫改編電影的續集,而真的是因為在《伊莉莎白》中,夏克哈卡帕確實露了一手極漂亮的影像說故事絕招,光這一招,就算是《酷斯拉》那個爆爛的劇本也能拍成極好看的電影來!

英國宮廷片最常改編的是莎士比亞的劇作,《亨利五世》《理查三世》《愛德華二世》《瘋狂喬治王》都是常被搬上銀幕的作品,不過這些莎劇電影或是其他以英國宮廷為背景多半還是以文字語言在說故事,然而《伊莉莎白》卻是一部不折不扣以畫面影像來說故事的電影。

運用了對比反差強烈的突梯燈光效果、詭譎氣氛濃厚的大膽戲劇性取鏡、炫目華麗或幽深晦暗的場景與服裝、蘊含宗教意味或異國風情的撼人配樂,營造出一個理想化的空間,一個不見得真實卻十足吸引人、教人著迷的氛圍,經由數位性格鮮明搶眼角色間的立場變換,層疊出讓人驚怔而瞠目結舌的爆發力。

藉著一幕幕繃緊的戲劇張力,勒住觀眾的情緒,使之只能屏息以待下個畫面所可能產生的驚駭;更在一段段細緻但不沉緩的情節推衍下,凝聚出無需露骨的陳述便能堆積出的深沉心靈震盪與感動。這樣靠著影音的精密掌控而能使觀眾驚嘆、感傷、徹底臣服的電影,確實是非常難得一見的奇作。

正由於整部電影在導演的完美監控下,一格一格的畫面都像是漫畫語言般,同時兼具故事的合理性與影像情緒的誇張性,因此影片中充滿著教人難忘的場面,也不乏多種豐富的意象。垂死的瑪麗女王與彷彿飄盪著魑魅魍魎的宮殿、少女伊莉莎白與明亮的草原景致、教宗與他濃黑中透著血光的祭壇,如此不勝枚舉的以外在環境暗示角色心境的手法 (本屆入圍最佳導演的約翰梅登在他上一部作品《布朗夫人》中有非常出色的運用,卻在他的新作《莎翁情史》中蕩然無存) ,表現得巧妙而自然。

然而不時出現的鳥瞰或高角度鏡頭,則彷彿以神的觀點來看待無知可悲的宗教爭端,與一些殺戮場合中搭配聖歌般配樂或出現十字架與聖母像的對比,拼組成一個鮮明有趣的反諷圖像。諸如此類的意趣不可勝數,也是在觀賞本片時,可以得到的一大樂趣。

《伊莉莎白》的角色有著如漫畫人物般的稜角,鮮明有形、性格強烈而穩定,因此對於好演員來說,拿捏起來份外得心應手。傑佛瑞洛許演出陰沉肅殺、神出鬼沒華星漢爵士,以幽靈般的臉孔與冰冷的語調,把這個兼具惡魔與忠臣的角色雕塑得顯眼極了,而影片最後宛如《教父》鏟除異己的過程,更看得人簡直想跳起來喊爽!

同樣也在《莎翁情史》擔綱演出的喬瑟夫費恩斯,在本片中所飾為愛癡迷而誤入歧途的勞勃勛爵,苦戀而心碎的形象比演失戀的莎士比亞還迷人。當然還有李察艾登保祿飾演忠心但愚昧的老臣、坎城影后凱西波克演出躁鬱痛苦的瑪麗女王…

不過本片的靈魂自然還是澳洲女星凱特布蘭琪所完美詮釋的伊莉莎白一世。這個真正的主角,是本片中唯一擁有豐富生命與性格轉折的立體人物 (由前述那些扁平人物來烘托,佛斯特的理論) 。導演非常刻意地彰顯出凱特細緻的面部表情與體態動作,而凱特也以前所未見、不可思議的驚人表演,不慍不火地把這個從不知世事的女孩轉變為統御一個王國的君主的心理歷程剝現出來。

最精采的莫過於影片收尾時的那場戲,在安魂曲 (居然用告慰亡靈、安撫生者的安魂曲,真的是太妙了) 繚繞之中,女王剪去她青春的秀髮,把濃濃厚厚的白膏抹在臉上,從刺目的強光中走出,驕傲而堅決地說:「我結婚了,我把自己嫁給了英國。」那喜怒不形於色,情感完全封閉的冷酷,凱特的演出教人心酸至極,再經由傑佛瑞洛許像是洞悉一切、泛著淚光的微紅雙眼,彷彿昭告著世界:

那個純真稚嫩的靈魂已經逝去,而女王,因此而誕生!

> -------------------------------------------------------------------------- <

發信人: hpaa.bbs@bbs.csie.nctu.edu.tw (Giles De'Ath),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伊莉莎白--疑問?
發信站: 交大資工天龍資訊站 (Sun May  9 02:05:30 1999)

電影幾個很大的創作部分(即未據史實)
1. 改了許多事件的先後順序  最明顯的是法國安儒公爵之求親
   實應在 Mary of Guise 死後數年才發生, 自也無華星漢報復毒殺這回事。

2. Lord Robert 已婚的事, 伊莉莎白還沒當女王前就知道了,
   因他是在 Dudley 家族權勢最盛時結婚的, 小國王愛德華也賞光。

3. 人物的簡化, 時間的壓縮等  例如西班牙大使 De Feria, De Quadra
   合為一人, Cecil 加爵電影就要他退休....

> -------------------------------------------------------------------------- <

發信人: hpaa.bbs@bbs.csie.nctu.edu.tw (Giles De'Ath),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伊莉莎白
發信站: 交大資工天龍資訊站 (Sun Jun  6 02:52:52 1999)

>  看完這部片子,在回想起那個時代的背景....就可以體會更深了......
>  那時的宗教信仰衝突....... 是多麼的激烈....多麼地嚇人..多麼地恐怖...
>   (我只想到基督教其強烈的排它性其來有自)  (所以宗教自由是如此
>  難得可貴呀!)英國的強大..絕對脫離不了..是因為那時伊莉莎白的統治
>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真是一位女強人說......
>   (當然如何謹慎處理宗教問題..是她成功的因素之一)
>  對於之中..華星漢與伊莉莎白的關係..則不是很清楚了呀!..

她支持各新教, 甚至派兵支持荷蘭(西班牙屬地)  與法國境內的新教派,
晚年對本國境內清教徒壓制最力, 比對天主教還嚴厲。

華星漢的出頭在於他善於建立特務系統, 相當於同時期中國的錦衣衛、
東西廠等, 軟禁中的 Mary of Scots 多次密謀再起都在華的人馬監控下失敗
(如片中的Duke of Norfolk 與庇護五世 Redclif(sp?) 案都是如此破獲)。

> -------------------------------------------------------------------------- <

發信人: Taiwangirl.bbs@ptt.csie.ntu.edu.tw (Down so long),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伊莉莎白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Sat Jun 12 13:32:49 1999)

>  對於之中..華星漢與伊莉莎白的關係..則不是很清楚了呀!..

        忠心不貳的臣子,暗中替Elizabeth鏟除異己的臣子。

>    嗯嗯,天主教跟新教基本上我覺得相差很小啊!
>    可是.....想到一開始三個人被火狠狠燒死的慘劇,宗教真是可怕啊!
>    亨利八世不是英國國教派的創始人嗎?他死後怎麼又是天主教掌權啊?

        他死後是是由信仰天主舊教的Mary當上女王的啊..,所以掌權。
        而marry女王又是以血腥殺戮清除舊教的人馬,
        最後連跟她同父異母的Elizabeth也被軟禁了,
        不過也好在到臨死前mary仍狠不下心殺自己妹妹,

>    那一段宮中的命案又是怎麼一回事?

Elizabeth的侍女不顧旁人的勸阻,硬是挑了件法國送給女王當賀禮的衣服穿,
然後跟勞勃偷情,沒想到衣服裡預先塗好的毒藥發作了,就代Elizabeth
去天堂了。後來Elizabeth才發現法國一方面用明的派人選來求婚,
一方面來陰的下毒手,不過好險她衣服很多,還沒穿到。要好險她運氣好。

> -------------------------------------------------------------------------- <

發信人: Spirit.bbs@ptt.csie.ntu.edu.tw (醉月湖畔的納西色斯),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請問依利莎白好看嗎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Tue Jun 29 12:29:46 1999)

        導演似乎站在新教的立場拍攝全片
        利用之前瑪利女王的"迂腐"、天主教徒對新教徒的殘忍迫害
        與伊莉莎白的純真善良    塑造出影片中的善惡二元
        並用此來為之後伊莉莎白屠殺異己鞏固權位尋找合理藉口
        嚴刑拷打天主教徒的殘忍畫面、囚禁天主教議員等政治上的險惡手腕
        都以華星漢公爵作為代罪羔羊    壓低了觀眾對伊莉莎白的負面觀感

        最後還將伊莉莎白媲美聖母瑪莉亞、聖潔女神般的融入榮耀之光中
        再打上字幕"伊莉莎白在位的四十年間為英國史上最富強的時代"
        呵呵~      其實想一想..
        伊莉莎白何嘗不是影片中瑪利女王那般的陰險奸狡心狠手辣呢?
        只是這些部分被導演刻意美化罷了~   還不錯的影片~
        只是善惡對比太明顯了扭曲事實讓人起反感吧!

> -------------------------------------------------------------------------- <

作者: Ciline@bbs.ee.ntu.edu.tw (小曼),          看板: movie
標題: Re: 有人看過伊莉紗白ㄇ?
時間: 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Fri Apr 12 16:43:40 2002)

我覺得是滿讓人感動的一部好戲,並非會賺人熱淚、扣人心弦
而是看到伊莉莎白從一個和一般女孩一樣憧憬愛情、天真無邪的少女
轉變成一個為了鞏固王位,犧牲與放棄個人的情感
勇於承擔責任,在對自己不利的險惡環境下撐起半邊天的女王
四周是虎視耽耽的強鄰外患、身旁又多覬覦其王位與質疑其能力的人
尤其在認清了感情的不可依靠之後,能毅然地斬斷情絲
最後素淨一臉、宣告著她將嫁給了大英帝國 (終身未嫁,為國奉獻)
的那一幕   真是令人為之動容~~~

我好喜歡凱特布蘭琪在裡面的扮相,超有氣質,彷彿就是伊莉莎白本人
的化身    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最後一幕外,就屬她未登基前,在草原上
恣意跳舞的那一段    感覺上真是個天真單純的公主,很純淨悠雅
地飛舞著,渾然不覺正有大事即將來臨    後來有了那樣堅毅的表現
 (有時甚至可說是剛烈強硬吧)   真的是個很大的轉變

凱特布蘭琪實在是演的很好 (沒能拿下當年的奧斯卡影后真是很可惜)
不過如果對歷史沒有一點概念的話,看這齣戲可能會覺得霧煞煞的
人物和劇情有一點點小小的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