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戰車 Chariots of Fire


發信人: hhx@kkcity.com.tw (hhx),         看板: movie
標  題: 當號角響起──電影「火戰車」
發信站: KKCITY (Tue Dec  4 10:46:43 2001)

當號角響起──電影「火戰車」
譚德儀

急促低沉的電子鍵盤單音旋律,穩健執著的奏出電影<火戰車>的主題樂音,昂揚高闊的喇叭聲啟動了有力的宣告,大鼓與敲擊樂器接著和上。它們沉穩又雄壯的衝擊力,配上溫柔婉約的鋼琴彈奏,有條不紊地述說一個真實、震撼、又精彩的故事。

遠遠的沙灘上,一群優秀的奧運入圍選手在集訓跑步。鏡頭從遠拉近,停駐在幾張運動員的臉上,這幾位運動員的真實故事,將帶我們回溯一九二四年奧運會...。

能夠代表自己的國家參賽奧運,都是經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篩選淘汰,去蕪存菁,才有資格踏入光榮又盛大的奧運會場。在競賽中如果得了金牌,會場裡將演奏代表國的國歌,並升起國旗,個人的榮譽便將提升為「國家」級的光彩,全國的人都會以他的成就為榮了!! 如果你我也躋身在國際奧運的競賽裡,不知對成功的心態是什麼?

那一年,猶太裔英國劍橋學生哈洛亞伯拉罕的參賽,是緊張、失落、恐懼,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沉重。哈洛一直對生為猶太人感到自悲,並不以自己是上帝的選民為榮。他雖代表英國劍橋大學參賽,但因與院長的理念有出入,所以曾表示他的未來就是「自己」。

哈洛對成功的定義是:我要得到奧運金牌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當他在第一場比賽得到銀牌時,悲痛萬分地說:「我輸了!我輸了!我不知道在追逐什麼?我好害怕!數不盡的努力、練習,我會贏嗎?我簡直是太害怕去贏了。」哈洛在百米賽跑奪得金牌後,終於達到了「個人成就」的高峰。然而,他的心情卻更複雜、虛空和失落,有如站在一座雲霧瀰漫的小山上,伸手不見五指,更看不到前路。

而另一位劍橋學生安迪林斯參賽的心情卻是輕鬆愉快,且毫無負擔的。他是位有大英帝國紳士風度,盎格魯撒克遜純正血統,又出身貴族家庭的代表選手。他的國籍、身世、學歷、和才華都相當出色,因此他自我的認同也非常良好。他總有一份氣定神閑、不慌不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從容自在。

對成功更是:只要有獎牌就好了,倒不必非得金牌不可。所以當他拿到第一面銀牌後,就已感覺嘗到成功果實的甜美滋味。所以,當他知道艾瑞克李德放棄禮拜天參賽時,就主動與他換賽程。他好像是個已攀上山頂的人,為自己的成就感到欣慰與滿足,雖看見旁邊有另一座更高的山嶺,但也絕不輕看自己已有的努力和成績。

蘇格蘭宣教士艾瑞克李德參賽的心情則是神聖而崇高的。當他得知百米短跑的預賽排在禮拜天時,就勇敢地告訴體協委員長,他要守安息日,必須放棄那天的賽程。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旋風般地,吹遍各地,他很清楚的告訴媒體:他參賽所得到的獎牌,是要榮耀上帝。主日那天,他和全教會分享以賽亞書四十章:「...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隔天,最後一場四百米比賽時,其他選手幾乎認定要贏他是輕而易舉,因這已經是他當天的第三場比賽了。賽前,有人塞了一張紙條給他,上面寫著:「那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他緊握著紙條,以信心、毅力,昂首喜樂地邁步直奔,奪得金牌。艾瑞克不但完成個人成就,替家人增光,還為國家贏得光榮,更使上帝的名得著完全的榮耀。

他的個人成就已提升為「天上級」的殊榮。不但世人以他為榮,相信連眾天使都忙著吹號角,在天上為他揚聲歡唱!艾瑞克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認識自己的天賦,也發揮自己的能力,就像征服了世界最高峰的人,在山頂上感受到上帝的同在及祂的喜悅。他後來回到中國宣教,於二次大戰時,死於中國的日軍集中營裡....

片中有一幕令我低迴再三,無法忘懷,就是艾瑞克曾參加蘇格蘭對法國的田徑賽跑。「碰!」槍聲響起,四位選手卯足了勁,衝向前去。突然,艾瑞克被撞出跑道外的草坪上。剎那間,背景的音效完全靜止。教練邊望著他,邊低頭看馬錶,嘴裡隨著秒針的滴答聲自喃:「孩子,快起來!」觀眾臉部滿了驚徨、失措、焦慮、不安與窘困。

攝影機用慢速度拍攝艾瑞克從草地奮力爬起,返回跑道。頓時,電影的音效又恢復,觀眾群起呼喊:「加油!」鏡頭先拍攝他側面下半身如羚羊般的快速步伐,再移向背面,拍他與其他選手的差距,然後轉往前方,呈現他急起直追的表情。昂揚的主題音樂開始進入,把每個人的心弦全扣緊在逐漸起伏的音符和賽程裡。從螢幕裡,看見他逼向領先的選手,那位選手二次側頭瞄他,而他只顧勇往直前,奔向終點。.

那無聲、無息、摔倒、再爬起來的畫面,一次又一次地重播在我腦海,艾瑞克曾說過地話也如海浪般,一波又一波的響在耳際:「信仰跟賽跑一樣,都需要集中意志力和靈魂的能力。每個人都有他賽跑的方式,我的力量是從裡面發出來的。看哪!上帝的國度在我的心裡。將自己擺在祂的愛裡,那就是我直奔標竿的祕訣!」

盛開的花,最後終將凋零,比賽的光彩,最後會被淡忘。而從挫敗中再爬起來的一幕畫面,卻叫人難以忘懷!人生的賽跑何嘗不是如此!跌倒了再爬起來,為榮耀上帝而跑,我們也會像艾瑞克一樣知道,上帝是以笑臉迎接我們的。

> -------------------------------------------------------------------------- <

發信人: Bohemia.bbs@bbs.kimo.com.tw (淡水看風),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問兩部老電影:火戰車 與 南極物語
發信站: Yahoo!奇摩大摩域 (Sat Oct 19 12:03:14 2002)

火戰車  Chariots of Fire --1981

本片敘述1924年英國菁英運動員在奧運上使出渾身解數以為國爭光,由真人真事改編   取材自在國際體壇上揚眉吐氣的英國運動員亞伯拉罕和李德爾的奮鬥故事。休赫德遜執導,獲得奧斯卡54屆最佳影片、最佳原始劇本、最佳服裝設計等四項大獎。

1919年英國劍橋大學考進一位猶太學生生亞伯拉罕,他平時飽受種族歧視之苦,一心想成為奧運百米比賽金牌得主第一人,為同胞爭光。蘇格蘭高地也有一位想奪得百米金牌的青年李德爾,他父親是傳教士,本人是虔誠的教徒,他認為運動員須具備堅強的意志和精神,和基督教教義是一致的,既然老天賜他一雙快腿,就是要他為上帝爭光。

1920年,蘇格蘭和法國舉行田徑比賽,李德爾代表蘇格蘭出賽。比賽情況膠著之際, 李德爾忽然摔倒,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終於先馳得點。亞伯拉罕在看台上目睹 意志造就奇蹟的結果,十分激動。他急切地求意大利教練穆比尼指導他。穆比尼當時 沒有答應。

一九二三年倫敦舉行全國田徑賽,李德爾和亞伯拉罕一起在跑道上。李德爾 得冠軍,亞伯拉罕落後兩碼。他的女友、歌劇演員西比爾安慰他下次定能超越李德爾 ,但他痛苦地表示,他的速度似乎已到了極限,再也無法提高了。穆比尼看到他身上 有一种渴望拼搏的精神,決定助他一臂之力,跟他說:“那兩碼包在我身上,亞伯拉 罕才恢復了信心。

1924年,第8屆奧運在巴黎舉行。英國代表隊起程赴法,李德爾才知道百米比賽在星期天舉行。按照基督教規定,星期天是安息日,不得工作。他考慮再三,最後決定遵守教義退出比賽,各國好手聚集巴黎。英國王子威爾斯赴巴黎督陣。然而最有希望的冠軍得主李德爾卻放棄參賽資格,威爾斯命令他加比賽。李德爾只回答:“國家、國王也都是上帝所造。”

正在相持不下時,英國四百米選手林賽爵主將自己的選手資格給了李德爾,因為那場比賽不在安息日舉行,他可以參加。後來李德爾不孚眾望得四百米冠軍,而且打破世界記錄。現場觀眾向他歡呼,同伴把他抬在肩上,李德爾則向成全他的林賽爵士致敬。

亞伯拉罕雖然沒有遭遇上李德爾,但和他角逐的選手全是美國短跑名將。不過,亞伯拉罕已領悟到,面前最大的障礙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的信心不足。他克服了心理障礙,信心百倍地參加了百米賽,並奪得冠軍。

有人認為這部電影隱喻了大英帝國的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