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 性, 男女 Short Cuts


發信人: gospel.bbs@bbs.cis.nctu (陳韻琳),         信區: movies
標  題: 世紀末徵候群─電影篇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Mon Mar 27 21:29:22 1995)

前言:世紀末徵候群共有「宗教」,「社會」,「出版」,「電影」四種角度,除「宗教」要去宗教版找以外,在交大資科社會版可看到「社會」,「出版」,「電影」三個角度。

四:世紀末徵候群─電影篇

   我認為描述最好的關於世紀末的電影,是「銀色,性,男女」

   故事以八對夫妻情侶交錯進行。

   電影一開始, 電視新聞評論者正在評論加州的蝗蟲災害是否該用天空中灑農藥的方式除害,因而引發環保的討論,襯出大環境隱伏的不安。

    然後電影就在蝗蟲災害開始,加州 1994 年一月大地震收尾中,穿插了八對夫妻的生活細節。

    每一對夫妻的生活都很細瑣,但非常真實的披露都市家居生活的面貌。這八對夫妻穿插出主題,也就是電影中的爵士歌手唱出的歌詞:不安,不確定,人生如籠中鳥的世紀末現象。

    電影一開始的環境污染,與電影結束時的地震災害像是世紀末大災難。但在這些災難還沒有對每一位主角構成威脅以前,已因交錯進行的生活細節,偶發事件,造成八對夫婦個人生命史上的大災難。所以等大地震真的發生,那種「浩劫感」反而對主角們毫無影響了!

    電影取名 Short Cuts,一方面表達電影的細瑣情節拼拼湊湊, 一方面表達世紀末的都市生活,的確是拼湊的圖景。在這拼湊之後,是不安,不確定,籠中鳥的主題。

    這八對夫妻有上層社會,也有中下階層,已構成都市的全貌。這八對夫妻又互相交集,造成一互相影響卻又很疏離的人際網路,這也相當合都市典型。

    八對夫妻如下:

    1. 電視新聞評論者與其妻子:
    本是恩愛夫妻,中產階級知識份子,卻因孩子在生日的前一天不幸被汽車撞了,送醫院後,夫妻生命史自此改變。因為孩子最後死了

    2. 醫生與其畫家妻子。
    這醫生就是醫治出車禍孩子的醫生。
    兩人婚姻淡漠,妻子於三年前有一次婚姻出軌,於三年後的此時,丈夫才受不了,逼問要求妻子說出實情。丈夫醫術好但保守,妻子的畫風卻很色情,丈夫不屑妻子的畫,而其根本原因是婚姻出軌的暗流。 他們在電影中不斷的爭吵。

    3. 醫生太太的妹妹,與其作警察的丈夫。
    婚姻一樣不合,可以為隻狗爭吵不止,丈夫不斷有外遇,對警察生涯充滿抱怨,外遇也只是發洩不滿,未必認真。從他的警察無力感中,可看出社會的陰暗面。因為對生活無法滿足,也不能擔保不再有外遇。

    4. 撞死孩子的女人與其丈夫。
    這女人在餐館工作,她絕非惡人,撞倒孩子後堅持要送孩子回家,但孩子不肯,其原因也很世紀末典型:母親不准孩子上陌生人的車。她看孩子能走路,便以為沒事,但內心一直耿耿於懷,從此不敢開車。這女人也有煩惱:他有一個酗酒個性不穩定的丈夫,她對丈夫又恨又憐,生活因他顛顛倒倒不安定。

    5. 一群中下階層的人。
    其中一對是游泳池清潔工和他做色情電話事業的妻子。妻子用電話跟不認識的男人講性交的色情話,用此賺錢。但當他丈夫要求她也跟他說這些話時,她卻不肯,原因是性愛的話對她而言根本是謀生。

    丈夫長期活在聽妻子跟別人說性愛黃色話的生活中,性飢渴性暴力都暗伏心中,以至於有一天竟暴力打死一女子想強姦她。

    另一對夫妻,男人專門為電影明星化妝,可是都是畫暴力被毆打的臉,他常拿妻子做練習,化好妝拍照後檢討改進。有一次竟跟另一人在自動洗照片的機器前拿錯照片,那人是真的暴力強姦犯,把女人強姦掐死後拍照留念。結果兩人因照片拿錯,拿出來一看,兩人都嚇一大跳。雖然中間照片一為真的兇殺一為化妝出來的,卻是同樣的觸目驚心讓人噁心。

    導演用這兩對充分暴露世紀末都市角落無所不在的的暴力與犯罪。

    6. 釣客與作小丑的妻子。
    也是中下階層的人,妻子作小丑娛樂孩子來賺錢。
    丈夫酷愛釣魚,有一次去釣魚,卻在溪底發現一女子死屍,正是被強姦勒死的女子,丈夫與其友卻因不想破壞釣魚計畫,任憑死屍繼續浮在水底。這段也充分表達出習以為常的對犯罪與死亡的麻木感。

    7. 爵士樂歌手與其拉大提琴的女兒。
    唱爵士樂的母親歌詞消極悲觀灰色,她歷經滄桑,與丈夫不相愛,丈夫又自殺而死,女兒因此也抑鬱不樂,拉大提琴發洩抑鬱,且已有自殺念頭。

    後因隔壁主持新聞評論的鄰居的孩子被車撞死,她痛苦的去找母親,卻聽母親所唱的歌,在灰色的歌詞背後,是完全的對人間情愛冷漠失望不在乎,造成女兒終於悲觀自殺,母親發現時已來不及了,於是在母親的人生裡,又是另一個悲劇的發生,使她所譜的歌詞,再一次得到驗證。

    整個劇情發展的「無望」「悲觀」「無解」「焦慮」「虛無」「無意義」感,使最後大地震來襲,叫觀眾很明顯看出,地震是否結束主角們的生命,世界末日是否來到,根本對主角無所影響!他們的內心早已活在不安,不確定,籠中鳥的世紀末。

    我認為這是最成功的描述「世紀末」的電影,是因為世紀末現象,根本存在於信仰,社會,個人價值體系與個人平日的生活中間。大災難,只是個焦距,讓不安的心有對準的目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