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盡頭 The end of the affair


作者: globetk.bbs@bbs.kimo.com.tw (狂練SSR的地球),         看板: movie
標題: 新片介紹--愛情的盡頭
時間: 奇摩大摩域 (Mon Feb 21 17:23:45 2000)

導演:尼爾喬登(Neil Jordan)【夜訪吸血鬼】、【亂世浮生】
主演:瑞夫范恩斯(Ralph Fiennes)【英倫情人】
   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

.金球獎四項提名: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電影配樂。

.改編自英國名作家葛蘭葛林(Graham Greene)的小說,
    將是2000年的【英倫情人】。

.名導尼爾喬登搭配名演員瑞夫范恩斯使本片奧斯卡希望濃厚。

二次大戰時,德軍空襲倫敦,有夫之婦的莎拉(茱莉安摩爾)與莫利斯(瑞夫范恩斯)在戰火中相愛。在一次空襲中,莫利斯受傷昏迷。深愛莫利斯的莎拉為了保住情人的命,絕望之際訴諸信仰。她跟上帝發誓:只要莫死利斯大難不,莎拉願意斷絕與他的關係。莫利斯果真逃過一劫,莎拉履行承諾與莫利斯分手。

兩年後兩人巧遇,深情依然,莎拉陷入天人交戰。她發現自己仍愛著莫利斯,所以打破了對上帝的誓言。不久後,莎拉病倒,兩人走到愛情的盡頭,這會是上帝的懲罰嗎?愛情與信仰,到底何者會得到最後的勝利呢?

> -------------------------------------------------------------------------- <

作者: bmet.bbs@ptt.csie.ntu.edu.tw (牛頭犬),          看板: movie
標題: §《愛情的盡頭》:生命中無可脫逃的痛 §
時間: 批踢踢實業坊 (Sun Feb 27 10:02:09 2000)

除去影片中波光肉影的情慾場面,《愛情的盡頭》簡直就像是一部由「好消息頻道」所製作的福音傳道影片。不過,它仍是一部不折不扣貼著尼爾喬丹商標(麥可喬丹的商標似乎比較搶手)的佳作。

《愛情的盡頭》改編自英國作家格拉翰葛林的同名半自傳小說,描述他在二次大戰時的一段哀傷戀情故事,算是他宗教狂熱時期所得到評價最高的作品。這個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高達二十幾次卻屢屢槓龜的偉大作家,一直都活在嚴厲而且龐大的天主教心靈陰影之下,但和柏格曼電影中的宗教議題相較之下,葛林雖然有著同樣的敬畏與惶惑,但卻較少有質疑與批判,而多了執迷與堅信,他甚至相信人生來是為了受苦難的、受試煉的,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夠更堅定信仰、接近上帝。

所以《愛情的盡頭》應該說是導演尼爾喬丹想像中屬於葛林的人間煉獄。多雨的倫敦,作家墨利斯班德在夜路中碰見政壇舊識亨利麥斯,而不得不又觸碰到暗自生膿的心頭舊傷疤。他私下幫亨利雇用了偵探蒐集其妻子莎拉的行蹤,察看她是否有了外遇,然而這項舉動其實又另有隱情。

原來墨利斯和莎拉在二次大戰期間曾有一段不倫戀情,但後來莎拉卻避不見面,讓深愛她的墨利斯妒意橫生,時隔兩年仍難以忘懷。墨利斯透過偵探竊得莎拉的日記而明瞭了事情的真相,兩人又再重燃舊情,愛意仍濃,卻不知已走到盡頭...

影片前半段透過墨利斯對舊情人莎拉的追查,將兩人往日的姦情鋪陳出來,尼爾喬丹極懂得說故事的巧妙,一方面用墨利斯第一人稱的畫外音,勾勒出愛恨掙扎的心理框架,另一方面又用意識流般的時空疊合與不同觀點的敘述角度,填充入往事已矣的惆悵與感傷,也提供了觀者抽絲剝繭的閱讀趣味。

到了後半段當莎拉對上帝的承諾與背叛揭現後,整部片便導向了葛林的信仰中心主題上,看著愛的幸福光芒乍現又隨即消逝,只剩下晦暗漫漫的苦痛長路,看著人無力抵抗,只能承受,靠那世間「唯一的一種愛」來尋求些許解脫...

來自愛爾蘭、擅於刻劃邊緣世界的編導尼爾喬丹,要拍英國文豪葛林的小說,確實有點難以聯想,不過仍是有跡可循的。喬丹的作品從早期的《天使街殺人事件》、《蒙娜麗莎》,到九○年代後的《亂世浮生》、《夜訪吸血鬼》和《悲歡歲月》,透過一些灰暗世界與邊緣性格的角色,探勘出許多無可奈何的人類原始本性,而他最特殊之處也在於從這些「異常」之中,投射出「正常」的人性視野與人文情感。

對他來說,《愛情的盡頭》中的宿命論調、情慾困境和人性枷鎖其實是很熟悉的方向,而私密幽微的心靈探索更是他所偏好的。只不過,宗教情懷對喬丹來說,還算是個很生疏的領域(雖然他的《我們不是天使》曾到教會裡去瞎攪和,而《悲歡歲月》中也有過很「另類」的聖母形象來顛覆教會),陳述起來總讓人覺得不夠理直氣壯,沒有他過去作品中犀利中又見溫煦包容的寬宏氣度。

近幾年來喬丹的作品多是改編文學作品,雖然更見多元化,不過卻少了些過往的渾然天成。《愛情的盡頭》就有點被文字束縛的滯礙感,但喬丹卓越的影像調度技巧仍把故事說得活靈活現,特別是他偏愛的樓梯、窗戶所製造的光影效果,還有本片中特多的雨景,強化了文字與影像之間難以轉換的幽怨情境,而某些具宗教意味的場面也營造出神聖敬畏的氣氛,將可能顯現的迷信狂熱感超脫出來,某些時刻還展現出一種震撼力、一種單純的信仰,讓人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雖然是一個以宗教情懷為主題的故事,但沉溺且私密的情慾在電影中儼然才是真正的主軸,相較於貫串全片的雷夫費恩斯不進不退的「情人」形象,尼爾喬丹長期搭擋史蒂芬雷被擠壓的角色空間,在導演特別的關照下,反而有幾場動人的演出。

而整個故事的靈魂莎拉,在茱莉安摩兒讓人出乎意料之外的細膩表演層次的貫注下,在眉角、指稍都能流露出心痛絕望、性靈掙扎的苦痛,使稍嫌難以說服觀眾的神蹟與天譴,都能散放出具真實感的心靈觸動,以她的愛與痛告訴我們,所有顯而易見的愛情都會走到盡頭,唯有那種看不到卻感受得到的大愛,才能無邊無際、直到永遠...

> -------------------------------------------------------------------------- <

作者: seasea.bbs@bbs.ym.edu.tw (sea),           看板: movie
標題: 山腰電影院下週三晚上6點放映  愛情的盡頭
時間: 陽明大學神農坡資訊站 (Thu Oct 26 14:02:33 2000)

愛情的盡頭

從忌妒到信仰

愛情的盡頭是什麼呢?這部片後半部說的答案是:信仰。前半部則是另一個答案:嫉妒。其實根本片名不對。原名the end of the affair "affair"是指『事件』或『愛情事件』,現實面上的愛情可能有盡(嫉妒,佔有,性慾),但精神上的愛情(信仰)絕對沒完沒了。不過,這個故事從嫉妒講到信仰,層次井然,但結構卻稍欠有機,或者說,有點漿糊感。

首先,這整部片都是男主角在寫日記(或寫小說,意思一樣),前半部是男主角的回憶(片段來去,非常精采,有點像張艾嘉的『心動』),後半部男女主角重逢復合,就照一般敘事推演。可是,很明顯前半部主題放在『佔有慾』,完全和信仰沒有關係,如果,後半部除了信仰,也有講到佔有慾,我就原諒這部片。可惜沒有。

這部片如果拍成上下兩集,或者加油添醋變成兩個故事,我都不會意外,兩個部分之間,只有靠小丑般的私家偵探父子作薄薄的漿糊,(還有代替男主角作一些蠢事)是的,私家偵探在上半部為一個嫉妒的魔鬼行事,下半部又在身上發現了『信仰的神蹟』,設定還算巧妙,但是都淪為表象,最後,男主角發現小偵探臉上的胎記竟然不見了,就說:『神啊,我和你的對抗已經累了。』真是意志力不堅。

無可否認,同樣的故事如果淪入其他人手中,一定更為不堪,(導演自已都說這個故事感人但簡單)但是,導演還是以精采的剪接,說故事手法,場面調度,還有,真好聽(或真煽情)的配樂彌補了其他不足,害我都差點哭了。

日記電影(多重的述事觀點)

  另外,在上半片和下半片我們也可以看到明顯的敘事主體的不同,上半片是男主角在寫自已的日記,他可以用自已的回憶隨興拼湊,基本上都是他自已的視野。所以看到的都是有他在的場景。

但下半片他根本在『抄』女主角的日記(因為他找私家偵探偷拿人家的日記),那自然不能隨意剪貼,而且,他藉此看到了,他不在的場景,包括了他不在她身邊的兩年,她是怎麼過的?還有『日記疊日記』,他們兩人又重逢又在一起,兩人的日記至此合而為一。所以有人說這是一部傳記文學電影,倒不如說是日記電影更好。

  沒有日記,這部電影就不成立,因為佔有慾始終沒有獲得滿足,無論如何,需要一個實物作『愛情』的替代品,文字的書寫是一個很棒的媒介。你看,如果沒有日記,女主角的情事,男主角從何得知,不得知,戲還能演嗎?更別說,男主角如果不是作家,甚或不識字,那是根本不會有這部戲的了。

所以,男女主角一直在爭辯的問題:如果彼此不相見,還能有愛嗎?導演雖然說:愛如信仰,如上帝,雖然一輩子不相見,但是還是可以愛的。這樣看來,顯然自打嘴巴。

  有本事就去掉日記,讓他們在『麥迪遜之橋』和『失樂園』中作一抉擇。

  導演太偏重靈魂的層面了,現實面的東西卻相形被忽略。我不知道原著小說裏是不是如此,但女主角之死,這恐怕是一種故意的謀殺,因為女主角不死,兩人性愛合一,這突顯不出導演強調的『信仰無敵』論,一定要搞到兩人有愛無性(她死了)。

當然,另外的角度就是男主角不信邪,還敢怨恨上帝,而處罰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他的最愛給殺了,變成是男主角的佔有慾殺了她。到最後,都是在倡導慾望的壞處,信仰的好處,至於佔有慾如何轉化成信仰,我們看不到。-----不要告訴我,又要有人快死了,然後求神許我個神蹟之類的轉折,太也誇張。總之,這樣消極下去,不是辦法,找個積極的做法,像男主角一樣,把愛寫下來。

(本篇電影評論取材自網路的「星光影評」,作者baobao)

> -------------------------------------------------------------------------- <

作者: JMfan@kkcity.com.tw (秋天到了耶),         看板: movie
標題: Re: 請推荐不出名但你覺得好看的片
時間: KKCITY (Thu Oct 18 11:12:03 2001)

    「愛情的盡頭」原名為 The End of the Affair,是作者 Graham Greene  以自己的一段不倫之戀做為藍本來改寫的。同樣從這部小說改編成的電影有兩部,第一部是1955年由哥倫比亞公司發行的,黑白片。兩位主角分別是黛柏拉蔻兒(國王與我)和范強生(不認識…)

    較新的版本是1999年由哥倫比亞製作,新力發行(因為哥倫比亞被新力併購了)女主角是茱莉安摩爾(人魔、進化特區),男主角是雷夫范恩斯(英倫情人)曾獲得1999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攝影的提名。

    據說舊版電影的內容比較忠於原著(沒看過,不曉得),新版倒真的是和
    原著有著不小的差距。這種片子正好對上我的胃口,所以非常喜歡這部片。
    不過不熱衷看愛情文藝大悲劇的人大概就沒什麼感覺了…

> -------------------------------------------------------------------------- <

發信人: JMfan@kkcity.com.tw (冷~ -_-"'),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愛情的盡頭
發信站: KKCITY (Thu Nov 22 02:02:56 2001)

> >      佳作! 發人深省!
> >      不只在愛情上, 墨利斯和莎拉的相愛, 忌妒, 不捨
> >      作者更強調信仰的重要, 是救贖, 原諒, 永生
> >      我喜歡電影的呈現, 兩人記憶的穿插其中
> >      一點也不沉悶ㄚ!!很高興我看了這部影片, 雖然使我憂傷不少, 現實中

> 這部片一定要看到結局,才會覺得前面的沈悶一掃而空,
> 2年前有提名奧斯卡幾個獎項。

    後!我真的愛死這部片子了!
    看前半段會覺得是一部典型的愛情文藝片,
    可是其實重點卻是在Maurice開始翻閱Sarah的日記後才開始。
    而且要全部看完,才知道它不僅僅是一部愛情文藝片而已。
    Maurice和Sarah對愛情、對信仰、對戰爭都有著和別人不太一樣的看法。
    片末Sarah躺在病榻上告訴Maurice說她像墜入愛情般地陷入信仰中,
    想要抵擋卻無力反抗的時候,我的眼眶都紅了…
 
    喜歡這部片子的人,我推薦你們看看Graham Greene的原著小說。
    正好時報才在暑假時出版了一系列Greene小說的中譯本。
    電影中其實改編的地方很多,特別是Sarah的信仰的部分。
    我個人認為電影已經拍得很棒了,但是小說卻讓我更感動。
    覺得就改編劇本而言,這部片子的編劇真的很不錯,

    演員的表現也都很稱職,Julianne Moore的演技就不用多說了,
    此外她的英國腔講得也很棒(在「情人搭錯線」中更明顯),
    而Ralph Fiennes就真的把Maurice的深情和善妒演得活靈活現,
    讓人很想扁他。另外Stephen Rea演的Henry就像一個一本正經,
    埋頭工作的政府官員活生生地走進銀幕裡。Ian Hart演的彆腳偵探也很可愛。
    本片曾入圍1999年奧斯卡兩個獎項,
    分別是最佳女主角(Julianne Moore)和最佳攝影。

> -------------------------------------------------------------------------- <

發信人: JMfan@kkcity.com.tw (冷~ -_-"'),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愛情的盡頭~~
發信站: KKCITY (Mon Dec 17 01:40:59 2001)

    對啊,我看了超過十遍,先買了原聲帶,然後買了VCD,
    最後乾脆連DVD都買回來了。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歡愛情的盡頭。

    愛情的盡頭(The End of the Affair)是改編自英國作家Graham Greene
    的同名小說,以男主角Maurice第一人稱的觀點來敘述,故事發生在
    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倫敦。Maurice在戰後與身為政府官員的好友Henry重逢,
    並得知Henry懷疑其妻Sarah有外遇。Maurice與Sarah在戰爭期間曾有過一段
    婚外情,但Sarah在一次空襲後突然離他而去。

    如今Maurice得知Sarah和別人在一起,心中非常嫉妒,對待Sarah非常冷淡,
    並且雇了偵探調查她。偵探為他偷得了Sarah寫了好幾年的日記,
    而就在Maurice翻閱這本日記時,他才開始真正進入Sarah的內心世界,
    也才慢慢瞭解當年Sarah突然離去的真相…

    對我而言,愛情的盡頭不只是一部單純的愛情文藝片而已,它還談到關於
    信仰的問題。不過這部分和小說中不一樣,我比較喜歡小說裡的鋪陳。
    Graham Greene的這本小說有部分是以他自身的經歷為藍圖,
    男主角小說家Maurice其實就是影射他自己。

    他曾與一位官員的妻子有過一段婚外情,最後兩人是以分手收場。
    然而從一些相關的訪談中可以看出這位叫做Christine的女性一生中
    最快樂的時光當屬和Greene在一起的時候。
    她的丈夫甚至就和Sarah的丈夫Henry一樣,不但不恨太太的情人,
    反而還感謝他讓她快樂。
    Greene在小說開頭寫了這本書是「獻給C」的,這位C就是Christine。

    Love doesn't end just because we don't see each other.
    People go on loving God, don't they?
    All their lives, without seeing him.
                                        -Sarah Miles, The End of the Affair

> -------------------------------------------------------------------------- <

發信人: supwriter.bbs@ptt.csie.ntu.edu.tw (incognito),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什麼電影會讓你一幹再幹?(一百遍以上)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Fri Jul 19 22:15:08 2002)

> > 我覺得雷夫范恩斯詮釋主角的心態    恰到好處
> > 他把內心的強烈佔有慾表現的淋漓盡致

>:  嗯  不過不太懂所謂"佔有慾"必須要用這種方式呈現嗎???^^"

在這一點上電影本身是很忠於原著小說的   小說中對情色,情慾,宗教,外遇
的著墨比電影更強烈    電影已經把結局和配角部分作過修改

雷夫范恩斯的角色    是一個敏感又獨占慾強烈的小說家
這本小說有點作者本身的半自傳色彩    建議你可以把原著小說找來看看
就可以發現范恩斯在詮釋過程中的審慎    和精確
小說本身的愛慾濃烈    但要探討其實是宗教和愛情間的互相牽制
不該只以情色角度看這部電影

> -------------------------------------------------------------------------- <

發信人: missz.bbs@bbs.cs.nccu.edu.tw (missz),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沈默的美國人]值的看嗎??
發信站: 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Mon Apr 14 00:42:22 2003)

  嗯,真是一部相當細膩的片子.  我最愛的一幕是丈夫與情夫倆人在雨中談話,
  丈夫對妻子的忠貞產生懷疑,  轉而求助於夫妻倆人的朋友,也就是情夫.
  在這幕中,  史蒂芬雷將那種對婚姻與妻子完全無助又無能,只是照著自己的
  方式傻傻的愛的  一個平凡無趣的丈夫詮釋得太精彩了,

  這部片子我最欣賞的角色也是他飾演的丈夫,  尤其是讀完原著後,
  發現原著對這位丈夫其實著墨不多,  也就更佩服史蒂芬雷的演技.
  他真的很適合演內心糾結的平凡人物角色(相對於劇中其他長相或
  角色性格較為搶眼的角色),  像在亂世浮生中的愛爾蘭士兵也是如此.

  飾演情夫的雷夫范恩斯長得太帥了,  和葛林本人有些出入,
  比較難將他和一個自私.善妒的小說家聯想在一起.

  飾演妻子的茱莉安摩爾在這部片的表現也很搶眼,但少了原著中莎拉對愛情
  和信仰非常具智慧的見解,那種既批判又嘲弄的快感.
  大概是她講話時的神情比應有的弱還弱.

> -------------------------------------------------------------------------- <

發信人: missz.bbs@bbs.cs.nccu.edu.tw (missz),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愛情的盡頭-The end of the affair
發信站: 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Mon Apr 21 00:22:27 2003)

: 請問此片的結局為何呢? 是茱麗安摩爾死了嗎?

  死了.  不過小說沒那麼誇張,還安排情夫在她身旁照顧她.
  但丈夫與情夫兩人與神父爭論該不該以天主教儀式進行喪禮這段倒是與原著
  一致.  結局部份比較不一樣的還有,在電影版中,妻子死後,丈夫和情夫之間
  似乎有更深的默契與互動(我認為導演有想傳達這樣的意思),原著中也有,
  但沒有那麼有感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