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刻刻》網友討論-2


發信人: kieslowski.bbs@ptt.csie.ntu.edu.tw (來一客裡的眼淚),    看板: movie
標  題: [討論] 不用直視,生命就在《時時刻刻》裡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Thu Mar 13 01:33:57 2003)

那天下午你興奮的電話裡跳耀著你剛剛看的電影,彷彿剛從那場沒有主人的宴會裡悄身離席,並且攜帶著有關薑糖與蛋糕,有關三個女人交織在一本書裡的,和你轟然相映的奇妙神秘。

三個女人,三段故事,各自懷抱著過往困頓開啟一天,心裡的獸安靜地衝撞嘶吼,準備著宴會、生日與親友的到來。那是再也平凡不過的了,日常瑣事如昔,鬧鈴與起身,梳洗與水腫的眼。梅莉史翠普一清早便讚頌著早晨的美好,冷調的現代感畫面卻闡明,雖然情感的表達更加自由,疏離和自欺欺人依然時時刻刻壓迫著你。

最有憂鬱和不安氣質的維吉尼亞吳爾芙,導演憐憫地耀映著溫暖的陽光,在1923,在受精神狀態而困居寧靜的里奇蒙,在每個貴族式服飾裡侷促的悠然轉身,在燃起捲菸化身成戴洛維夫人的時刻,很自然地抓起兩塊石頭如生存必得擔負的重擔,緩步走向河的心底,河面上水波蕩漾,神的榮光憐憫接引。

這是一部女性電影,也是一部同戀電影,而更情願的,這是一部以電影而文學,用影像旋律和表情,柔合成跨時代章節,用電影寫成的文學,情緒往往溢滿紙面。隨著畫面時間的推進,你興奮的聲音和詩人的背影一直在我腦海裡晃映。

我沒有辦法與你訴說有關吳爾芙是否偏執的筆下,有關戴洛維夫人的種種與這部電影或是女性主義之間,辨證和互相呼應的巒生關係。沒有經歷過美國戰後的1951年,便很難去體會當時政府大力鼓吹,社會上瀰漫著的風氣,「女人回歸家庭」,對蘿拉和她所翻閱的吳爾芙夫人,有著無以明狀的不適應與挫敗。

她的眼神總叫人害怕,那雙迷惘目光望向孩子,丈夫,好似她的靈魂已然褪去,包裹著的軀體是個空殼,而這個家庭最後的答案結局在長大後的理查布朗中得到悲傷呼應。現代的梅莉史翠普告訴女兒,幸福的,不是回憶過往,而是處在過往的當下,在幸福還沒開始之前,在推門的那一剎那。希望我能懂,並且甘心。

水的意像是如此美妙地被善待著,首尾兩次,吳爾芙走向河裡。身旁的朋友哭了第一次,第二次彷彿在河面張望的,是自己。在旅社裡,摩爾的床漂浮著汪洋大水,如此動人的震撼一如《狗日子》裡終末落下的大雨,卻是不同情緒,一個溢滿、一個宣洩。

一直在心底質疑,生命裡,希望是否多餘。就像是梅莉史翠普總是匆忙,總是打著精神鼓勵患得愛滋的前男友詩人。「總不能失去希望阿」,對於他者,對於電影院的觀眾面對吳爾芙、面對摩爾的自裁傾向,甚至面對是每個值班的深夜裡呼喚我前去的,也總是彼此堅強地加油打氣。但是心底的無奈質疑卻是明明白白地痛苦存在的,一再的偽裝,卻不能如電影裡一般,痛哭一場。

而沒有告訴你的是,在電話響起的那一剎那,我的雙手滿是棉棒和優碘,床上兩隻呻吟的胸管等著癒合。隔壁床,有只眼睛,是因為咳嗽發燒的肺炎卻被感染而摘除。告訴阿伯我換了科,從此不再回來了。道謝聲中,兩個人三只健康的眼睛卻不敢直視,彼此泛著淚光的生命在時時刻刻裡。

電影落幕的接著幾天,水庫們乾裂了又下起雨,繼續輪翻接替過著call機狂叫沒得睡和躲到台北看電影的生活。接到一封好友的E-MAIL,紙面的淚痕濕了又裂。叨叨絮絮地,對於好幾年的感情,告訴我他已經下了個決定,不論我同不同意。他無聲地訴說著的故事,比我自己的,更像電影。於是,回了短短幾行,就像是面對自己生活中無常的劇本,面對這封E-MAIL,面對這時時刻刻就要落幕時的喃喃自語。

你說,生命本就是一場盛宴    已經如此亮眼, 雍容華貴的氣質
已經準備了這麼久了    就上場赴宴吧    想著每個準備赴宴的朋友。

> -------------------------------------------------------------------------- <

發信人: sigrid.bbs@ptt.csie.ntu.edu.tw (伊甸週要來了喔!!),        看板: movie
標  題: 時時刻刻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Thu Mar 13 17:27:31 2003)

作者: sufa (廢言土撥鼠) 看板: sigrid
標題: 時時刻刻..初感..
時間: Tue Mar 11 19:19:25 2003

我是帶著眼淚走出電影院的,不過我向來如此,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
這一部片子其實不煽情,我不是因為當中任何人死掉而哭泣,內容其實也沒
讓我有一種被打破的感覺,我覺得一句話就可以歸結他的重點:不自由毋寧死

對我這個追求自由的人來說,自己並不是被侷限的靈魂,我不懂那種掙扎,
或者是我已經忘了過去曾經的掙扎。常規,在我的生活之中,並不重要。
當然我並不是完全脫離,這使我沒有能力成為瘋子...(笑)

整部片子,沒錯,擁有死亡‵同性戀的概念..甚至可以說他把同性戀當成是自由
的出口...這是個還沒找到出口的掙扎過程,或許應該說,愛情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人的不完全。當然沒有人可以說愛情不重要...

但是我同意他"追求自由"的出發點
只是,我開始懷疑,每個人都有追求自由的能力嗎?
如果沒有,那,有必要去告訴每個人自由的美好嗎?
亦或只是我們自己以為的美好。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跟一群籠子的白紋鳥講話,告訴牠們森林的遼闊與美好,
牠們會怎樣反應? 把你當瘋子,繼續自己的生活。
                還是把持的追求森林的夢想,在牢籠中痛苦一生。
如果你沒有把籠門打開,你沒有讓牠們有選擇的機會,
你為何要讓牠們知道無法可及的夢想呢?

失去翱翔的天空,他們仍然可以平淡過一生。失去牢籠的保護,他們必須要
面對一切無知的挑戰,期待,看到藍天的白紋鳥,不再回頭。

我為何哭泣,因為感受電影所想傳達的,太難太難。
看不懂,或許也是一種幸福。

就算是瘋子,也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期待自己是打開牢籠的手。

> -------------------------------------------------------------------------- <

發信人: stomato.bbs@ptt.csie.ntu.edu.tw (沒事不開逼開逼不沒事),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討論] 有人想去看「時時刻刻」嗎?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Thu Mar 13 19:51:11 2003)

: 我很感動....我的感覺是 如果你現在正處於人生的低潮
: 或者有一些決定在心中感到很矛盾....或者有一些感覺壓抑著
: 看完之後 對人生會有一點新的體悟
: 下面是我的心得 短短的 但沒看過的不要看好了 免得會失去初看的感覺
: 人生的時時刻刻"THE HOURS" 只有自己清楚明白
: 你可能為了別人活著 或者別人為了你活著
: 但很多時候 每個時刻的細微感覺與體驗 卻只有自己明白
: 你可以有所退讓 也可以走自己的路 一切就看你可以忍受多少
: 當你順著自己的心 別無選擇的時候 也談不上什麼後悔了

    看到你寫的很感動    因為你把我某一部分無法表達的感受說出
    沒錯  就是這樣    生命中太多時刻  感觸只有最自己明白
    我卻有時總是苦於得不到別人的真正了解    戲中不管同性或異性情感
    都是想說人總是不停追求感情慰藉  是不分男女    異性戀的底下也流著
    同性  同性戀的底下也有對異性情    話說回來  人其實又何苦一定要
    另一人了解呢    還是先清楚自己心意吧  並接受它吧
    反事順著自己的意  不管可能是經過別人關係影響
    最後都是自己的決定  做出的事    如此才會有所謂的自由吧~~~
    其實我不想下此結語  對這部戲  我太難有個結語了

> -------------------------------------------------------------------------- <

發信人: iscafe@kkcity.com.tw (我讓你),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hours 時時刻刻
發信站: KKCITY (Sat Mar 22 00:35:44 2003)

> > 我也是~~很久沒看到這麼棒的電影   你可以去看看吳爾浮的小說
> > 就可以知道電影內所有的角色都圍繞著這本小說
> > 在沒看小說前~你可能會有一種詮釋    在看小說後,你會有更深的感覺
> > "時時刻刻"的都圍繞著 "吳爾符來表達
> > 女性壓抑的情感  生命活與不活的意義 等等...其實看不懂的人主要可能
> > 缺乏一種窗口 "了解同性情感,與對生命意義的探尋"
> > 而本身是同志或有精神方面的研究或感觸,就會很容意了解,
> > 因為本身就是窗口,直接可以看到作者想表達的意念,
> > 但正因為如此,看完 會有比人更強烈的無助與難過,
> > 正是共鳴與看到內心最不想提到的黑暗.....

   說的太好了!我看了兩遍   看到第一幕眼框就濕了 這部電影跟小說真的是
   像吳爾芙致敬    然後看到吳爾芙要逃走
   控訴她的生命被奪走 還有她的gay老公對她超越愛情的愛
   而吳爾芙卻不願她老公為了照顧她而把生命都托付在她身上的體會..
最後吳爾芙跟她老公說--你一定要把人生看透澈..走入
河中自殺的身影   真的太動容了。看完電影再看小說更可以細緻的看出味道
  
> -------------------------------------------------------------------------- <

發信人: elinw.bbs@ptt.csie.ntu.edu.tw (1234567),      看板: movie
標  題: 芝加哥 / 時時刻刻 觀後感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Sat Mar 29 17:28:52 2003)

雖然這星期看的兩部電影    不算是預定計畫中優先要看的片
但至少都是目前的當紅院線    讓我在看奧斯卡時較有參與感

"芝加哥"是為了介紹小學同學    與高中同學認識    順便當陪客在京華城看的
這種歌舞片    還是要大螢幕才能彰顯其精彩,
所以我覺得花這電影票錢    還是很值得啦!其實若要說是哪一片比較好看  
就像是精裝彩色攝影集比文學名著    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芝加哥"用爵士大型歌舞秀    包裝烘托1920年代美國城市的氣氛
順便嘲諷司法與媒體的病灶    這部片的表達方式    融合了百老匯歌舞型態
與電影之敘事手法    讓習慣劇情片口味的觀眾耳目一新

雖然常常有人   拿"芝加哥"與"紅磨坊"比較(逛了BBS電影版,有人捍衛紅磨坊
說兩者是不一樣的音樂風格,不能相提並論。)
但我覺得在創意橋段與故事張力上----想想一些來回呼應的小地方,例如:

#片頭一開始的快速爵士樂前奏 v.s凱薩琳麗塔瓊斯洗手滅跡更衣的急促
#凱薩琳麗塔瓊斯唱第一首   "And All That Jazz"的節奏停拍
v.s芮妮齊薇格的交歡畫面   (被雙手舉起撞到門的一個重拍子)

#芮妮齊薇格唱"Funny Honey"時    情緒的忽然轉換,
從空間一端氣得跳出來    搥打她老實的丈夫

#六個殺人女犯    (其實是很讚的探戈舞者)   唱"Cell Block Tango"之前
慢慢循序鋪陳出的    水滴聲/沈重腳步聲/輪指敲擊聲
(這一段太有層次感了,鼓掌!)

#律師所乘名車前端的飛翼小天使   v.s舞者飛行動作

以客觀不懂音樂劇的門外漢角度來看    "芝加哥"真的比較普羅親和
並不是說通俗易懂就是好片    雖然這片講的可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道理
也不是那麼複雜難懂的人性情緒    但是我欣賞這些小地方的細膩用心
這種創意使整片的敘事流暢性做得很好

另外覺得百老匯歌舞----那種典型美國文化的精神    在這一片中
被賦予了更引人入勝的生命力    歌舞不一定要大型的華麗場景
一個人solo也很有味道    像那首Roxie不再受媒體寵幸後唱的"Nowadays"
我個人就覺得滿動人的    還有導演很貼心地    讓那個老實丈夫"玻璃人"
也無奈地唱了一段獨白    想一想幾乎每個配角都有    照顧到至少一段solo
卻又不會搶了兩位女主角的風采    反具畫龍點睛的效果
我覺得這是它結構上平衡而成功的地方

"時時刻刻"是女性主義小說經典   "Mrs. Dalloway(戴洛維夫人)"所改編
得女主角獎的妮可基嫚就是戴著假鼻子    飾演著名的女性主義作家吳爾芙
這片細膩描繪三個女人:   妮可基嫚/茱莉安摩兒/梅莉史翠普    剛好是作者/
讀者/讀者之下一代所牽連之關係    身處不同時代相同的禁錮思緒與出走慾望

這三個女演員幾乎都沒有面對面飆戲(除了最後一段茱莉安摩兒老年與
梅莉史翠普相見)所以好看的是三女星各自的演技發揮
(簡直就是內心戲大賽!!太厲害了!)我看過後    才知道為什麼網路上
對茱莉安摩兒一面倒地稱讚    她在戲中話很少    卻可以感受到一個家庭主婦
日復一日地被瑣事操煩消磨的悲哀(還有同性戀傾向不為人知的壓抑部分
我看的時候沒有很看得出來)那種悲傷憂鬱的安靜微笑    真令人打冷戰!

還有演她兒子的那個童星    張著一雙大眼睛    一副瞭解媽媽為什麼這樣
不快樂的眼神    小孩子能演到這樣    太太太......早熟了吧!
我看"時時刻刻"的時候    老公沒在看    我跟老公說:
"這裡面有一句話說:女人的一天就是她的一輩子。"
老公楞了一下說:"這句話滿悲哀的。"
我說:"不過想一想,我阿媽就是這樣過的。"

整部片從頭到尾    只演了三個女人各自的一天    互相影響穿插交錯
真的很深刻    本來前一個小時我覺得有點沈悶    但是後一個小時覺得就是要
沈悶    沈悶才能表現正確的氣氛    我知道這片有點悲觀  (結了婚的女人應該
更能體會)但是影片的結尾似乎暗示著    出走並不會得到最好的結局
(因為茱莉安摩兒的兒子自殺了,她老年時也對當年的事表示後悔。
又吳爾芙的自殺也不算是她最想要的選擇,應該是最想換一種日子過吧,
例如回倫敦?)

影片最後那幾句:
The look life in the face,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It's the light of every human being.
面對生活本身    找尋自己的出口    似乎是個好的方向?

> -------------------------------------------------------------------------- <

發信人: noblehubert.bbs@Terry.Dorm11.NCTU.edu.tw (K書之王),    看板: movie
標  題: 75th奧斯卡專題系列(4)--時時刻刻the hours
發信站: 克萊恩大地 (Sun Mar  2 18:07:26 2003)

時時刻刻 the hours    2002年 英國出品    史蒂芬戴卓 導演
梅莉史翠普 茱莉安摩兒 妮可基曼 主演    九項奧斯卡提名: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史蒂芬戴卓)、最佳改編劇本(大衛海爾)
                最佳女主角(妮可基曼)、最佳女配角(茱莉安摩兒)、最佳剪輯、
                最佳男配角(艾德哈里斯)、最佳原創配樂、最佳服裝設計

        史蒂芬戴卓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舞動人生》就展現了他驚人的組合故事的能力,想當然爾這部由跨時空的三個女人所組成的故事也被他剪接得豪不紊亂。改編自普立茲文學獎得主作品──麥可康寧漢的意識流同名小說《時時刻刻》,由1921年英國倫敦郊區的著名小說家維吉尼亞吳爾芙、1951年美國洛杉磯的家庭主婦蘿拉布朗、2001 年紐約的出版社編輯克勞麗莎三個時代背景不同的女性同時受到小說《戴洛維夫人》的重大影響,展開對性別意識的自覺與生死交關的感觸。

        吳爾芙的《戴洛維夫人》是升我高中暑假讀的小說,描述戴洛維夫人為了準備一場宴會而出門買花直至宴會結束的過程,在這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裡,戴洛維夫人居然萌生了自殺的念頭,沒有理由,死不需要理由,因為人生不過是時時刻刻堆砌成的一座堡壘,當內心稍微受到波動的時候,對於人生影響之鉅,誰也料想不到。

        電影裡的吳爾芙(妮可)清晨起來開始構思她的《戴洛維夫人》,三十年後的蘿拉 (茱莉安)清晨起來開始閱讀《戴洛維夫人》,又五十年後的克勞麗莎(梅莉)清晨起來開始準備為宴會買花,三段故事起因於同樣平凡的一天,然而她們卻同樣面臨著自己未曾接觸過的死亡。

        麥可康寧漢的《時時刻刻》是我去年年底時候讀的小說,當時非常懷疑這樣一部意識流作品如何變成一部電影。所謂的意識流,是指作家再也不去描寫主人翁的外在型態,而專就主角內心腦海裡意識不斷地流動貫梭做主軸,通常此類的小說完全沒有故事性可言,然而與讀者的內心交感的力量卻是極為龐大的。

於是當我真正看到《時時刻刻》的電影版本,不得不猛烈地佩服起導演史蒂芬和編劇大衛海爾的功力,能將沒有故事的故事表現得這樣感人而具張力。而原著中潛藏於主角內心的意識則在電影裡面變成意象豐富且詩意的對白,當衝突降臨生活中的時時刻刻,敏感的人將要如何應付?他們總希望不要看得太清楚。

        今年奧斯卡的改編劇本項目中,《時時刻刻》非常無可奈何地遭遇到好萊塢編劇界的鬼才金童《蘭花賊》的查理考夫曼,若未能成功摘金,實在是非戰之罪。導演項目遇上了倒了八輩子霉還沒得過獎的馬丁史柯西斯,也只能算是自己的運氣不好。然而我認為此片最該得獎的是最佳剪輯一項。

        本片剪輯技術之高妙歷來作品罕見,將三段故事之交錯細緻地串聯起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而三個女人之間的聯繫也被巧妙地幻化作無形,可以想見這個獎將是《時時刻刻》和歌舞大片《芝加哥》的對壘。

        另外音樂也是電影的重點,請來當代極簡派的大師菲力浦葛雷斯創作,以大提琴為主的弦樂作襯底,鋼琴緩緩流洩於每一個場景每一個心領神會的片段,現在台灣已經賣到缺貨。

        當然許多人進電影院都是衝著好萊塢三大一線女星的面子來的,集合了我心目中演技之神茱莉安摩兒、方法派演技祖奶奶梅莉史翠普、裝了假鼻子就吳爾芙上身的妮可基曼展現了三種完全不同演法所激盪出來的奧妙火花。妮可貫串了片頭片尾,收斂了她以往外放激動的演技鋪陳,紮實而節制地詮釋起當時已近精神崩潰的吳爾芙,尤其火車站一段更是印象深刻,我想如果她今年得獎大概是史上戲份最少的女主角吧!

    梅莉一向是講究方法的演技實力派,耶魯戲劇系出身的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破天荒第13度入圍奧斯卡(不過不是以《時時刻刻》,而是以《蘭花賊》入圍女配角),她在本片表現之精采甚至超越妮可許多,自然樸素卻刻劃極深的演技,偶爾間以大哭的激烈情緒串場,當場把我嚇得好幾十秒沒辦法繼續專心看電影。

茱莉安的表演有種沒法說的味道,很曖昧、很含糊,但卻力道十足,這三人裡面,我覺得茱莉安最能表現那種平凡生活中被壓抑的無奈,那麼自然的一天裡面,隱藏著那樣巨大的危機,茱莉安的衝突感詮釋得極細緻,尤其坐在馬桶上的一幕,表情交織了豐富的各種複雜的情緒,非常高難度的演出。另外還有許多演技派擔任配角,如艾德哈里斯、東妮柯烈特、米蘭達理查遜、約翰雷利、艾莉森珍妮,陣容之龐大也很罕見。

        《時時刻刻》是關於生死和性向的沉重議題,自以為可以繼續過活的日子裡,很可能就是此生的終點;自以為遵守異性相吸的社會規範裡,很可能就是情愛自由的捆綁。一流的劇本導演演員以及所有幕後的技術,不僅僅將嚴肅的關鍵問題赤裸裸地呈現,而且還有感人至深的故事。

> -------------------------------------------------------------------------- <

發信人: hiko.bbs@bbs.cs.nccu.edu.tw (攻殼機動隊員),      看板: movie
標  題: 陷淖在嚴肅的人生課題中 -- 我看《時時刻刻》
發信站: 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Sat Mar  8 16:15:03 2003)

    起先我以為這部片子被拆分成三個故事,彼此獨立沒有關聯性。後來才由罹患絕症的詩人理察猜測出蘿拉布朗(茱莉安摩爾飾演)與克勞莉莎福翰(梅莉史翠普飾演)的兩個故事有連貫性,而妮可基嫚飾演的維吉尼亞吳爾芙則是成就通篇故事的創作者。

這種交叉敘說手法的電影不太常見,令我聯想到閱讀村上春樹《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交錯感。這三種交互敘述的方式非但沒有互相扞格,反而產生前呼後應的順暢,這就是導演與編劇爐火純青之處。

    當然我未曾深入瞭解女性主義作家吳爾芙,但電影裡表現出來的她脾氣古怪(如女僕在其背後恣意批評,吳爾芙故意整她長途奔波至倫敦購買食材)、情緒不穩(如躲避丈夫的監視前往火車站,被丈夫找到時歇斯底里地發洩情緒)、個性陰沉(如為了構思小說作品,當著來訪的姊姊家庭成員喃喃自語),這種強烈的性格使得其他兩個主軸故事蒙上一層消極灰黯的基調,使人觀看時跌入深邃的嚴肅中。

閱讀吳爾芙作品《戴洛維夫人》的母親蘿拉布朗,生活在美國四零年代的幸福家庭,卻被困繭在單調乏味的生活瑣事中(為了慶祝丈夫生日製作蛋糕,卻費盡老半天的勁)。終於她鼓起勇氣自殺尋求解脫,卻割捨不下情感。另一個是出版社編輯克勞莉莎福翰,為了罹患愛滋病的前男友理察舉辦宴會。表面上她自信滿滿地自主每一個細節(擬列邀請函、購買鮮花、處理螃蟹料理),實際上她很小心翼翼地害怕引觸每顆敏感的炸彈(理察雖然詩作頗受好評,但為惡疾所苦,不太想出席宴會,甚至後來跳樓自殺)。

    讓我不得不注意的是三個女主角都有親吻其他女人的鏡頭,這涉及到同性戀的議題嗎?吳爾芙有個愛她至深的丈夫,甘願為了療養她的精神而從倫敦搬遷至鄉下地方里奇蒙。蘿拉也有個好丈夫,雖然這個男人不太明白她的內心世界。相對於前面兩個隱性的情況,克勞莉莎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同性戀,但她也對自己和理察之間的關係而迷惘。

不過我覺得這齣影片對於這一點著墨不深,探討最多的主題仍舊是三個女主角對於「人生」的疑惑、掙扎、乃至於覺醒。生命裡太多繁瑣的事件雖然讓人感到徘徊猶疑,不過「跳脫現實」就是活過的最佳表現。

> -------------------------------------------------------------------------- <

發信人: sidney943.bbs@ptt.csie.ntu.edu.tw (不會吧...),      看板: movie
標  題: [心得] 時時刻刻..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Mon Mar 24 03:07:29 2003)

今天晚上才去看了這部片  看完之後腦中不停的在思考
思考著片中每一個小細節及它所要表達的意境
我不得不承認它真是一部很難理解的電影
但我覺得這也促使我更進一步去面對自己真實的人生 並接受真實的自己
每個人一定都有他人所無法理解的痛苦和掙扎
就如同三個女主角一樣獨自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奮鬥

而生活中的難題並沒有標準答案  但我只知道逃避並不會得到解脫
必須看清自己要的是什麼  並衷於自己所要的  要為自己而活
也許降做很自私  會傷到身旁的人  就像蘿拉丟下了子女
但我知道她並不後悔 她選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而幸運的維吉尼亞擁有了
一個全心全意為她付出的丈夫    他追維吉尼亞到車站那一段  真的令我震撼
連我這個在不同時空的觀眾都能深刻的感受到他的愛
Mr. woolf 真的演的很棒  劇本也一流的    看了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 -------------------------------------------------------------------------- <

發信人: witt.bbs@cia.hinet.net (先聲奪人),     看板: movie
標  題: http://www.truemovie.com/ 影評:時時刻刻
發信站: 中央情報局 (Fri Feb 28 16:51:21 2003)

時時刻刻 (The Hours) ★★★★ [4/4]    節錄自:http://www.truemovie.com/

「時時刻刻」發想自英國女性主義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所著《戴洛維夫人》一書,電影描述三個不同時代的女性分別創作、閱讀、及實踐這部小說過程中的心境轉折,她們身處三個全然不同的世界:二零年代英國倫敦、五零年代的洛杉磯、與今日紐約,令人驚奇的是命運的將她們緊緊聯繫在一起,讓她們能夠心有靈犀選擇同樣的生活態度。

五零年代的布朗夫人(茱莉安摩爾)是個傳統的家庭主婦,認為服侍丈夫天經地義,她教育兒子做蛋糕是表示對父親敬愛的方式,直到閱讀了《戴洛維夫人》這本書才終於啟蒙了她,讓她的人生觀有了徹底轉變,知道應該為自己而活。

2000年紐約的戴洛維夫人(梅莉史翠普),被往日青梅竹馬男友(艾德哈里斯)暱稱為戴洛維夫人,可想而知她和書中主角有相似之處,世紀初女作家超人一等的思維終於在世紀末被賦予真實生命,她敢愛敢恨與同性友人同居,但回首往事仍不免黯然神傷,少年時期的浪漫情懷已逐漸被每天的例行公事給淹沒,才發現快樂原來就在剎那之間。

對於她們在片中紛紛出現若有似無的同性戀情節,我把它視為真正擺脫世俗成見追逐自我享樂的宣示,這樣的安排並不會困擾我,因為如果不這麼演,似乎很難表達出這層重要訊息。

上述兩個女人璀璨生命的始作俑者,也就是《戴洛維夫人》一書的作者吳爾芙夫人(妮可基嫚),卻在壓抑的二零年代英國倫敦悶悶不樂,唯有遨遊於自己的幻想世界,將情感以文字方式舒發,才令她得到一絲寬慰。她曾被診斷出罹患精神疾病,屢次自殺未遂,我們知道偉大的創作、發明常是在作者瘋瘋癲癲的狀態下完成,例如熟知的畫家梵谷、「美麗境界」"約翰納許"等人都是,因為情緒激昂是創作的動力,用理智反而是難以分析出來的,這也是為何影評人不拍電影的原因。

「時時刻刻」引人入勝之處在於觀察一本書的魔力如何影響後世,同時回頭審視作者的創作過程,看她是處在什麼樣的情境下才會迸發出如此驚人的生命力?原來現實和夢想往往是背道而馳,當你快樂時你不會想辦法寫出活力四射的文章,快樂的源頭是從苦悶中升起的希望。於是活在眾目睽睽監視包圍之下的吳爾芙夫人寫成了《戴洛維夫人》一書道盡一切;活在傳統束縛下的家庭主婦一夕之間雲散盡天地開闊;一生敢愛敢恨無怨無悔的時尚女性,道頭來也不免要感慨往事難追。

除了三名女主角外,劇中的每名配角也都是費盡心思刻畫,每段脫口而出的對話都富含人生哲理:愛滋病患作家(艾德哈里斯)在慶祝大會前夕卻臨陣退縮,擔心自己不足以勝任大獎,擔心派對後的落寞空虛;吳爾芙的先生(史蒂芬迪藍)對她呵護備至,讓她專心寫作分散尋死的注意力,然而用理性的判斷模式卻無法取悅病人,令他無所適從;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兒(克萊兒丹絲)正是母親年輕時代的熱力四射並不在意世俗的眼光等,這些角色都像真實活在你面前般
栩栩如生。

「時時刻刻」把三段故事重整的精妙無比,處處充滿關聯性、可能性,以及對各各角色行為背後動機的解讀,給人事後反覆玩味探討的空間,不用擔心時代與時代之間會格格不入,你會發現生命中點點滴滴以及跨越時空的思維竟是緊密相連互相影響著彼此。如此時代綿延角色繁多的影片,實在很難用三言兩語概括說明完畢,唯有親眼目睹,才能體會到「時時刻刻」所帶來分秒直擊人心深處的美只有您曾經擁有或是觀察出似層相似的沮喪通苦經驗。

> -------------------------------------------------------------------------- <

發信人: froh.bbs@ptt.cc (飛翔的自由),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請問時時刻刻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Mon Mar 22 02:38:45 2004)

時時刻刻這部電影裡面有三個女人,可是真正能夠幸福操控自己人生的只有第三個,也就是梅莉史翠普扮演的角色。

本來,我看這部電影只是想知道為什麼女人會如此壓抑自己,
一個人進了電影院一看才發現裡面似乎也探討了一點女同性戀的問題,
但似乎不是電影重點,而這同時也是讓我有點感動的地方,
因為同性戀在這部電影裡面被很自然的提到,而不是所謂的賣點,
觀眾不會把焦點一直放在為什麼女人會愛上女人,
還有這麼一來他們承受多少壓力等等。

這部電影讓我深深體會到,過自在俐落的日子有多重要,
比如,電影裡面有幾幕讓我現在隨便想想就會想起來,其中有一幕,
妮可基嫚飾演的吳爾孚還不想就寢,可是他丈夫在床上等等等等半天,
最後對他說,吳爾孚你要不要睡覺?小動作,簡短的對話,
可是我看到這幕的時候卻會強烈的覺得,一個人的自由被深深限制了。
連你要不要睡覺都會有人關心你,熬夜的自由沒了,一個人想抽煙寫點
東西的自由沒了。連他想跑去倫敦,
丈夫都會因為健康為由所以要他留下來,不要去倫敦比較好。

問題是什麼叫做比較好?這是誰認定的?
生活中,就是種種的義務在限制人的自由,身體自由,心靈自由。
有些限制是必要之惡,沒有這些限制也不行,
有些卻和公益無關的,純粹是和你相對的那個人要限制你,你能怎辦?
這是讓我比較感慨的地方。

看完時時刻刻以後還是要保持樂觀的心,不然情緒還蠻容易被帶動的吧!
而這種帶動是不是必要的?我覺得不是。
電影演出了生活的無奈,而且似乎沒有給予觀眾一個出口,但我認為,
這不代表觀眾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相同無奈是沒有出口的。

>    我也不是很能理解  只覺得前兩個女人都是精神有問題的
>    可能心裡有過強大負面能量的人才能體會箇中滋味吧

我同意這句話。

>    在現實生活中看來  她們都是很幸福應該要知足的女人
>    可惜都沒有看到生活上正面的部分  因此誤入魔道  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