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點滴》網友討論


作者: Hbk.bbs@bbs.npttc.edu.tw (被動),      看板: movie
標題: Re: 心靈點滴好看嗎?
時間: 屏師BBS (Sat Jan  8 00:09:29 2000)

  本以為又是羅賓威廉斯的一部溫馨喜劇片,進了戲院看過之後,心中百感交集。一個醫學院的高材生,自願到精神病院中觀察病人的行為,在「解救」了一位患者逃離「松鼠」的夢魘後,他領悟到了應該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並且真正的關心病人才是為醫者的根本。讓我很感動的是主角為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惜與醫學界的高層抗爭,甚至以自身的前途當賭注,那種「舍我其誰」的衝勁,令人佩服。

「把病人當人看」、不要只是看到一堆醫學數據擺在眼前,視病人的心情感受如無物,醫生不只是看病的、也是看人的職業...看到主角表達他自己的這些想法時,突然想到:將來身為一個教育者,是不是也該有這種自覺?初入教職,或許會充滿教育熱誠,但是時間一久,會不會心中的念頭就是應付了事,讓自己的工作成為一種枯燥乏味的苦差事?

我是覺得,看完這部片,讓我重新思考人我的價值,是一種怎樣複雜微妙的關係...而我,實在是應該以更廣闊的胸襟來面對周遭的人、事、物

> -------------------------------------------------------------------------- <

發信人: HMNC.bbs@bbs.nhctc.edu.tw (熊熊), 看板: ladytalk
標  題: 「心靈點滴」—不要只專注在問題上
發信站: 新竹師院風之坊 (Tue May 15 20:13:20 2001)

    派奇‧亞當斯因罹患憂鬱症而住進精神療養院,由於他在院中幫助幫助其他病患克服心理障礙,因而發現自己在幫助他人時會忘記己身的不安與沮喪,便決定取得醫生執照以幫助更多的人。不過,他特立獨行的療法引起醫界傳統人士大力韃伐,但派奇仍堅持自己的信念,直至最終贏得眾人的支持。

在醫學院唸書時,派奇認識了凱琳,在彼此認識與了解之後成為以心情與信任相連結的朋友。有一天派奇心中有了靈感,想要建立一間用幽默治療疾病和痛苦的健康醫院,而且醫生和病人地位同等,不用頭銜、沒有階級,各地的人都會來幫助病人;一個用歡樂過日子的地方,其最高目標在於「學習」,最終目的就是「愛」。

凱琳認為這都是一堆瘋言瘋語,聽來浪漫卻是不切實際,派奇雖感到難過但沒有放棄,依然按照心中的構想努力,終於深深打動了凱琳,於是就共同為了這夢想而奮鬥,並發展出愛人一般的感情……。

「所有人都趕著回家,推銷員、秘書、礦工、書記員、吞劍人……,各地不安的心都想回家。我很難描述自己的心情,就像你在皓皓白雪中走路,不了解自己在兜圈子,沈重的腿漫無目的地走;你的狂嘯隨風而逝,發現自己好渺小,家也遠在天邊。」
                                                                —電影開場白

    說到興趣、嗜好或工作,我們都可以侃侃而談,道出與他人不同領域的獨特見解,但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每個人都感到興趣的呢?有沒有什麼問題,是不管你的身份地位為何都必須面對的呢?你曾思考過自己對於「家」的感受為何?這裡指的不是每天都會回去的「窩」,指的是你心靈依靠、成長的避風港。

你和這個世界的連結方式是什麼,你認為自己在世上的定位如何?你每天碰到許多人,遭遇過數不清的問題,曾想過為何要面對這些問題嗎?在人際關係中,又曾用心觀察過自己是以怎樣的態度進入每個關係中嗎?你得在庸碌忙亂的生活中停下腳步,試著讓思緒沈靜下來,瞭解每個人生命中相同的疑惑,才能為不安的心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個社會,會發現人就像是生活在一個會移動的籠子裡,我們以為自己是自由的,可以任憑己意決定生活中的大小件事,但真實的情況卻是恰恰相反。現代社會中的「個人」幾乎已不存在,因為「個人」儼然成為「大眾」的一部份,而這些「大眾」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喜歡說些含糊不確定的話語,每一個人所「思考」、所「相信」的都是相同的東西,但少有人對這些東西有深刻的感受。

換個方式來說,人們所思考的是如何跟得上潮流,如何不被社會所淘汰,而不是思考生命裡的真正需要是什麼,自己又該為它做怎樣的努力。由於不信任自己、不求自我了解,便希望由別人來為我們的生活負責,使自己依附在眾人的認同下生活,更極力將痛苦自生活中剔除,結果反而被侷限在安全的死角裡。

很多人在工作上力求表現,以為是為了找尋、肯定自己,但在意識深處卻是為了擺脫自己;在關係裡面,追求的是安適、依靠、支持、被愛、被擁有,當然這關係也就成了逃避自己的手段—這一切都表明了我們整個生命對愛、對自由的貧乏。

    人都會試圖在眼睛看得見的地方,以擁有的物質與情感獲得安全感;在意識上追求信仰、主義及觀念,緊抓住種種信念來為內心構築一個安全的角落,但安全感真的存在嗎?對一個急於尋求安全感的人而言,他永遠也無法得到安全感,除非掙脫各種內在及外在的束縛,做個真正願意思考的人,而不是等待別人來告訴你該這麼做、該那樣想—不管告訴你的這個人是如何的偉大、地位是如何崇高,即便是你信仰裡面的神,或是你所至愛的人也是一樣。

用心去了解自己真實的感受,才有機會能滿足生命真正的需要,不然將無法避免地在不斷重複的紛擾中兜圈子,使個人自覺渺小並對生活感到無奈。這其實相當困難,因為那表示你將不再依賴,必須歷經孤伶伶地一個人,並深入對孤獨、空虛、無助的恐懼中,了解它然後從中解脫,以使自己跟周遭的事物有真實的接觸。

    有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要看清楚一樣東西,你得保持一個適當距離,不能把眼睛貼在東西上來看;同樣地,想要了解自己就得要適時地抽離自己,你若總是自以為了解自己,便算不上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了。若是想要了解自己是如何地依賴這個社會、依賴別人,認清自己跟這個社會、跟別人的關係是什麼,你也得適時地將自己抽離開來,所以電影裡面的亞瑟才會選擇到精神療養院裡面,冀望藉著這樣的機會來找到自己。

當然,我們未必得像亞瑟一樣做,學習像國畫裡留白的藝術一般,每天撥給自己少許時間,將注視的焦點專注在自己內心,仔細聆聽心中真實的感受,不急著去解釋、去尋找出路,「心」便會慢慢地帶領我們來生活。用「心」來感「受」,以及接「受」內「心」的感覺,才是愛他人、愛自己的肇始—如果你不是用「心」來生活,你便未曾真正地活過。

「你看到幾根手指?看著我,不要只專注在問題上,若限制在問題就找不到答案;你要看見別人所不能見、不敢看,排除恐懼、規範和怠惰,每天發現全新的世界。」
                                                              —亞瑟‧曼德森

    對醫院裡面「健康」的人而言,亞瑟是所謂天才症候群的典型患者,因為過度開發人腦極限致使自己崩潰成連數數都不會的人,幸好派奇沒有聽隨這樣的解釋,他對亞瑟存著好奇心而有幸能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自己。在亞瑟的個人房間裡,亞瑟對派奇說道:「你也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吧?歡迎面對現實!」頗令人尋味的一句話。

我們不也常自以為了解自己嗎?以為自己知道為什麼而生活?知道什麼是愛?知道自己為什麼快樂,又為何不快樂?但蘇格拉底說過:「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一個為人熟知的生活哲理大師,他對生命、對真理、對愛保持著謙卑的學習態度,而一般所謂的凡夫俗子卻是反其道而行,自以為是地在「自我」的泥濘裡不斷掙扎,這其中的況味真是有趣!

    接著亞瑟舉起派奇的手指問說:「你看到幾根手指?」又說:「看著我,不要只專注在問題上,若限制於問題就找不到答案。」這段話是整部電影所要闡釋的主要精義之一,的確,我們都將眼光投注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上,卻無法認清問題背後所隱含的訊息。

人都會想望一帆風順的生活,希望找到依循的規範,這樣當問題發生時便能迅速被解決,使自己不需要去面對內心的恐懼,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在相類似的問題上打轉。兩性關係不順遂時,會想說也許找到個更好的對象,便不會有這麼多的問題;工作不如意時,以為說換個跑道試試就會更好,但問題真的會因此而消失嗎?不能,因為那個「你」並沒有改變!

問題並不會自動消失,但若是你能停下腳步面對內心的恐懼,就會發現問題也許不存在或是並不需要由你來解決,你所該面對的只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也就是你的「心」;我們之所以會遭遇問題,往往是需要它來「提醒」自己改變,因為我們常忘記要不斷更新自己對事情的想法、觀念及態度。

「我小時候常看窗外的毛毛蟲,我好嫉妒他們!不管他們小時候是什麼,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他們都能躲藏,最後變成美麗的蝴蝶飛走,毫髮無傷。」      —凱琳‧費雪

    在電影裡面,當派奇向凱琳訴說要建立兒童醫院的理想時,凱琳難過地告訴他:「人是會受傷的!」派奇接著問說:「誰傷害了妳?」但凱琳無法坦然地說出來。後來他們得以共同為健康醫院努力,當倆人的關係進展到相當程度時,凱琳仍無法撤下對派奇的防衛心態,時常下意識地逃避彼此更進一步的關係。

這並不是因為她不愛他,而是她無法忘懷過去的經驗帶來的痛苦—因為幼時被男人傷害才對人有著濃烈的恐懼和戒心。派奇發現後便問她說:「難道我們只是偶爾親吻的朋友嗎?」這一次,她總算願意將內心痛苦掙扎的感受說出來,到這裡,他們的關係才真正有了深層的分享。

    說到「痛苦」,痛苦的原因會是什麼呢?當然,不一樣的人會因為不同的環境、遭遇和問題有著各異其趣的原因,但痛苦的本質卻是一樣的—痛苦即意謂著需要「改變」。中國人造字是頗有藝術內涵的,「痛」字的本意為生「病」的「蛹」,「蛹」即意謂著蛻變的過程,在需要蛻變時無法改變就成了「生病的蛹」;「苦」字則為「古」字上「艸」,意思就是對於「過往」的經驗疏於整理,抱持著一成不變的看法所帶來之感受。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們要經歷不斷的改變,又為何得遭遇這麼多的苦難與挫折?我可以提供你許多答案,但不論答案是什麼,重要的是你已經開始這樣的歷程,在你第一次呼吸時便開始了。所以,問題應該是:我們要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走這條路?要自主地決定你喚來這經驗的原因,還是受迫成為被這經驗所決定的結果?很多時候,當人自覺痛苦時,需要改變的往往不是「事實」而是心態,當你的想法、觀念改變了,便會從同樣的「事實」裡看見不同的「真相」—「境隨念轉」、「相由心生」就是這樣的道理。

    人的生命就像蝴蝶的一生一樣,必須歷經吸收、獨立和創造三個過程。吸收—那是幼蟲的作用,我們從家庭、學校、社會的經驗傳承,學習既存的傳統汲來取知識、力量,就像幼蟲吸收食物準備變成毛毛蟲一樣;在移動之前,我們需要預備很大的能量。接著是獨立—毛毛蟲開始了獨立探索生命的旅程,牠必須經歷搜尋、困難、危險然後長大,就像人不斷從生活的遭遇中汲取教訓而成長—每個人所獨有的生命旅程由此開始。

最後是創造的階段,只是藉著獨立無法使我們滿足,我們必須變成蝴蝶而飛舞,成為一個品嚐蜂蜜者。歷經尋找、發現、探索、創造,使我們體驗生命的燦爛與豐富,蛻變成為具有強度且能淋漓盡致生活的人。相對於蝴蝶而言,毛毛蟲階段的自由祇是一種假象,看似憑著己意決定前進的目標,實際上卻仍是受限於相同的層面;人也是一樣,無法跳脫、超越自我的限制,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經驗,深入提昇心靈領域的感受層面,便是人類痛苦經驗不斷的根本原因。

「人本性善良?相信別人?所有生物中,只有人會殺同胞。若我沒有認識她,她就不會死了。」                                                    —派奇‧亞當斯

    在凱琳跟派奇說出內心的感受之後,卻在幫助一位精神病患者時被殺害了,這也使得派奇感到深深自責。他認為是自己害死了凱琳,如果不讓她去相信別人就不會害她被殺害,使他執意離開學校放棄自己的理想。就在他離開的途中,又來到讓凱琳初次見到那健康醫院的山谷,一陣抱怨後,正當他轉過身來準備離開時,卻發現一隻蝴蝶停在行李箱上。他定睛看著蝴蝶,蝴蝶飛過來停在衣領上,然後他讓蝴蝶停在手指上,雙眼凝視著蝴蝶,心中彷彿有了滿滿的感動。

突然,蝴蝶張開翅膀飛舞起來,愈飛愈高;派奇看著蝴蝶,終於,他笑了,開心地笑了,像是突然明白了什麼……。當我看到電影中凱琳遭到殺害時,內心裡也滿是驚訝與不解,心想為何一個滿心想要幫助人的人卻慘遭不測?她和派奇的戀情,好不容易突破萬難有了進展卻這樣結束?遇到這樣的事情,誰能不像派奇一樣地萬念俱灰,但最後他究竟是體會了什麼,使自己從這樣的絕境中重新站立呢?電影裡面並沒有詳細的描述,但讓我們試著了解究竟這「蝴蝶」給了派奇怎樣的體會。

    首先,派奇也許體會到這蝴蝶就是凱琳的化身,我的意思是說,凱琳的生命雖然結束了,但心情卻透過這蝴蝶來到派奇身邊安慰他、鼓勵他。有時候,我們的心愛的人看起來雖是離開了,但他們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如果你曾經跟一個人彼此相愛,並記得你們曾經擁有的愛之感受,你就會知道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愛,使人雖死猶存」。

其次,對凱琳本身而言,她一生就像前面所提到蝴蝶的一樣,歷經了吸收、獨立與創造三個階段,相對於其他許許多多的人來說,她的生命其實是豐富的,並且不再有任何遺憾、恐懼與傷害。她就像自己所描述的一樣,成為一隻蝴蝶自由飛舞在人世間,生命的或長或短對她來說,也許已不再具有更多的差別。

至於對派奇本身來說,凱琳的死並不代表幫助人是錯誤的,相反地,那表示他應該更積極地投入才是。尼采曾說過:「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更何況,少一點痛而無更多的智慧,破壞了生命的目的,使我們無法體會無盡的喜悅。你若是清楚地知道該怎樣做,便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要有愈挫愈勇的擔當才是!

    心愛的人離開,有時是身體上的離開,更多的則是心情上的離開,這也使得許多人受到傷害。或許你會覺得:「被所愛的人傷害是最痛苦的事情!」然後便開始怪罪自己愛「錯」了人,但愛裡面是沒有對與錯的分別,如果我們真心愛人卻被其傷害,那只表示這個人更需要我們的愛。

愛一個人亦被其所愛是極其幸福的事,但事實如果不是這樣,我們首先應該是反省自己:「是不是我愛人的方式有問題?還有沒有其它更有效、更安全的方式?」其次是,「如果我的方式並沒有什麼問題,那麼為何對方不能感受到別人對他的愛?」這樣一來,不管你愛的是怎樣的人,你都會從過程中有所獲得,你得到的未必會是對方同等回應的愛,而是自身內在心靈的成長,也就是「愛的能力」。

    同樣地,我們或許會對這個社會光怪陸離、你爭我奪的現象感到訝異,不過往往是抱怨的人多、付出的人少。既然我們是這社會的一份子,就表示我們對這社會有份責任,應起身為這社會做點事情,而不是像個政客般只曉得利用它。

《聖經》路加福音裡有段話:「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緊接的下一段話則是:「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常有人感嘆這社會能為他做的太少,卻不去思考自己能為這社會做的是什麼;在人際關係裡面,往往先問這些關係能帶來的利益是什麼,而不是自己能為這些關係做些什麼具有正面意義的事情。

我們都認為等到確知自己被愛的同時,才去付出對他人的愛是合理的,使這個社會充斥著「自掃門前雪」的觀念,個人覺得,這才是社會中一切問題最大的根源所在。

「死亡有何不對?我們到底在怕什麼?為何不用人性尊嚴對待死亡,或用幽默看待之?死亡不是敵人,我們該對抗的是冷酷無情。」                    —派奇‧亞當斯

    當派奇在聽證會上被質疑說:「如果你所照顧的病人死了怎麼辦?」但就像派奇的回答,死亡並沒有什麼不對,我們應該用人性尊嚴或幽默看待之,而不是當成敵人來對抗它。人類思想最大的包袱,就是認為死亡是悲慘的且是不可避免的;對生命而言,生命裡面唯一確定的一件事情就是:「你總有一天會死」。

但我們怎麼做呢?我們利用生活大半的時間來追求財富名利、權勢地位,工作之餘便放逐自己在五花八門的遊戲、交際、應酬中,非得等到年老體衰之際才費盡心思來逃避死亡,卻不曾探究過死亡對於生命的意義為何。為什麼不坐下來想個重要的問題:「如果今天是我生命裡的最後一天,那麼今天我需要做些什麼?」你若是靜下心來,把所有的精神心思擺在這問題上,你或許會感到困窘、不知所措,甚至是放聲嚎啕大哭,因為你總是努力於「擁有」更多,卻不曾用心「擁抱」自己。

我們整天忙著繞著自我的中心,忙著千頭萬緒的瑣事,不習慣退後一步想想:我的人生就只是不斷重複眼前的生活直到老死,難道這就是我要的生活嗎?是不是少了些什麼,不然自己為什麼總是無法滿足呢?在我追求功成名就、浪漫愛情的同時,是不是對周遭的人漠不關心呢?

    我自己有個想法就是,倘若死亡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事情,那麼它會不會就是生命裡最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呢?如果是的話,了解死亡對生命有何意義,真實地接受並能放下它,會給生命帶來怎樣的衝擊呢?不過,我們的社會並不鼓勵這樣的省思,相反地,它要我們對死亡存著恐懼,並一再教導我們如何跟死亡抗爭;鼓勵我們不斷地提昇生活的「享受」,為社會創造更多又更高的經濟利益,卻不曾盼望我們用心來體驗生命,彷彿人都是永遠不死的超人一般。

但恐懼死亡的人無法去愛,他會費盡心思追逐能被佔有的東西,那能滿足他的安全感,使自己誤以為擁有得愈多便愈是能操縱生命—他總是試圖跟死亡抗爭。當你跟死亡抗爭,那麼你一定會遭遇挫敗,對於一個到最後必然會挫敗的人生,你怎麼快樂得起來?當你反對死亡,你就是在反對生命,也因為如此,所以你就執著於生命、執著於你所能抓住的一切,但是你永遠不會有任何滿足。

    同樣地,在兩性關係裡面,有人用盡所有的方式來避免「分手」,他們聲稱這樣的努力是出自於對對方的愛;或是相反地,有人總會躊躇於愛情的大門前,不願面對倘若分手所可能帶來的傷害,同時聲稱這乃是為了要保護自己—事實上,這一切的努力卻是來自於內心的恐懼。

我們對「分手」這件事存留著太多莫名的恐懼,因為當你好不容易願意去愛一個人,同時滿足你內心對愛的飢渴時,你便會開始擔心對方會否離開。然後呢?頭腦便開始運作,算計、懷疑、嫉妒、控制像野獸般地不斷吞噬你的心;你不曉得自己之所以愛上一個人,只是為了要避免孤獨,為了要拖著別人陪你一起落水。

你對「愛」的一切努力,不是因為真的了解說,你付出的是對方真正所需要,而是為了不對可能的分手結果負責;如果有天你的愛情結束了,你只希望「錯」的是對方而不是自己。我們總是冀望將責任推給對方,而不去思考自己究竟需要怎樣的改變,這使得自己不敢完全地投入感情,或是在投入的同時便把生命交給別人來負責。

    唯有當你真愛一個人,生命才能有深層的滿足;除非你成為一個能夠愛的人,否則你的內心將永遠保持飢渴。在這之前,你得先了解那個能夠去愛的「你」,愛就使你自身擁有一個王國,那是難以衡量的財富。這會使你變得不執著、不去佔有,被不被愛對你來說是次要的問題,因為你不再要求另外一個人來對你的愛、你的心負責。

當我們想到死亡或分手問題時,最好以一種堅忍的態度,從容且冷靜地去思考,不要刻意迴避其重要性,相反地對於能超越它應感到一種坦然的釋放。對於使我們感到恐懼的事情,應抱以堅定意志的態度冷靜思考,這是唯一可行的處理方式,假使這樣的態度臻於真實且深刻,方能激勵我們以豁達的熱情建設自己的愛情與人生。

「醫生的任務不只是防止死亡,而是要改善生活品質,光『治病』,你有輸有贏,若是『治人』,我保證不論結果如何你都會贏。」 —派奇‧亞當斯

    在這部電影裡不斷地提到的一個觀念就是,我們應該跳脫個人的範疇,以愛與關懷走入人群之中。這並不需要刻意而為,在生活當中你便隨時可以這樣做,關懷走入你生活中的每個人,如果你能有個認知說,對你而言並沒有所謂的陌生人,有的只是你還沒有認識的朋友,便能敞開心懷去接納這個世界。

曾經在某個讀書會裡,朋友分享說:「兩個具備相同醫療技術的醫生,在差不多的醫療系統內,卻能提供給病人不同的醫療品質,造成這差別的原因就是醫生本身對病人的態度,也就是醫生本身是否具有『醫德』。」醫生縱使擁有再精湛的醫術,但對來求助的人若無關懷、憐憫之心,不能對他人心情具備同理心與同情心,就無法提供給人真正需要的幫助;

就像電影裡面的學生米契‧羅曼一樣,最後他認知到醫生要面對不只是某種需要治療的病症,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換個角度來看,如果醫生只是對他的醫術、醫療結果有興趣,卻對所接觸的人群漠不關心,終會對自己的生命感到陌生,因為毫無例外地,一個人對待他人的態度也正是他對待自己的方式。

    威尼斯的心理學家阿弗瑞‧愛德勒說過:「凡不關心別人的人,必會在有生之年遭遇大災難,並且大大地傷害到其他人;也就是這種人,導致了人的種種錯失。」我們的學校教給學生各種專業知識,可以使學生在社會上具備能力擁有所盼望的工作,但除非能在工作中投注愛的心情,不然一切的工作都將成為虛空。

在我們的社會裡,有很多人把工作當作是提昇生活品質的工具,工作對他們而言是維持生活品質不得不的需要,或者是證明、表現他個人能力的方式,而不是提供他深入人群甚至是去愛人的機會,使得他無法將自己同他人緊緊結合在一起。我們的內心都渴望與世界結合在一起,若不這樣便會感到孤單、寂寞與空虛,但令人驚奇的是,大多數人不去造橋鋪路,反倒是築牆將自己困在裡面。

開發能力、汲取知識造就自己,只為了得到能提供優渥生活的工作,以身為醫生、工程師、企業老闆、團體管理者為榮,也以能擁有名車豪宅突顯身份地位為傲,用這種方式將自己與他人分別開來,誤以為這樣便可以免於遭受傷害並對生活具有安全感。電影裡面的華柯主任便凸顯了這件事,他認為自己是為了維護傳統而跟病人隔離開來,其實是不願走出權勢地位所構築的象牙塔,這使得他成為不近人情、守舊迂腐的人,當然也就無法體會派奇所散發出的「極度的快樂」。

    派奇在電影結束前說道:「今天這裡坐滿了醫學院學生,別讓他們剝奪生命奇蹟的意義,要讚嘆人體的榮耀,這才是你的重心,而非『成績』—成績讓你無法掌握自己的行醫,別在傷痕累累後才回頭找人性。學習和人對談,和陌生人聊天,和朋友聊天,誰都可以。護士可以教你很多,他們每天和人相處,他們和教授都能與你分享知識,顯然教授也非毫無人性,和他們分享同情心……。」

今日的大眾對於努力的「結果」看重程度太甚於「過程」,如同派奇所說的太過於注重表面上的「成績」,這使得人卻步於為他人付出,反過頭來成為錙銖必較的吝嗇者;另一方面,社會過度注重所謂的「公平原則」,則往往使人成為短視近利者,只願意追逐有「利」可圖的目標。

但說來實在有趣,很多人為了尋求個人的利益,將每天的時間表排得滿滿的,卻少有人覺得生活得幸福並滿意自己的生活,最終能像個吃飽飯的客人一樣,懷著滿足感謝的心情從這個紛擾的世界退休。

    無論如何,不管你曾擁有的是怎樣的豐功偉業,人生到頭來也不過是作客一遭,很多人忙碌辛苦一輩子,榮華富貴還不是轉眼成空。該怎麼說呢?現代人對自己總是了解得不夠深入,以至於站得不夠穩;站得不夠高,以至於看得不夠遠、想得不夠完全—在愛情裡面如此,在愛情以外的種種事務亦是如此。

由於思考的格局、角度過於片面、狹小,缺乏深入了解事實真相、探究問題本質的意願,總是試圖避免可能的困難、挫折及危險,使人無法從生活的問題中汲取教訓、從痛苦當中尋求釋放,也就不能體驗超脫的智慧與無盡的喜悅。

這部電影是由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裡面的派奇走出自身憂鬱症的陰霾,並在維吉尼亞州建立了一座健康醫院,甚至已經有一千多名醫師自願加入他的行列,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彼此共勉之!

熊之森林  90.5.15

> -------------------------------------------------------------------------- <

發信人: pub.bbs@bbs.cs.nccu.edu.tw (快樂),        看板: movies
標  題: 心靈點滴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Mon May 24 22:34:02 1999)

PATCH ADAMS    又一部溫馨感人的電影.
他是反傳統的醫學系學生,主張用歡樂來治癒病人. 他沒有醫生的身段,
主張用感情與愛來接觸人群.  他原是病人,而使他痊癒的卻不是醫生.
他深信著人性的純真與善良,卻換來女友生命的消逝.

棺木前,他吟誦著未唸完的詩句,一句歉意的親愛的我愛你,道盡生命的無常.
失去人性的真理,他內疚自責的想放棄原來籌建健康醫院的夢想.
當身邊的人都因為他而重拾過往病痛中所沒有的歡樂時,
當他的反傳統的醫學理論逐漸被人們所接受時..
當女友化作美麗的蝴蝶回來找他時...他,終尋出真理.

疏離的城市人啊!
你是否也看見了在一三面環山,7條河流,兩個瀑布的山坡地上,有家醫院.
住在那的病人用笑容迎接每一天的清晨.  他們用愛彼此治癒著彼此.
哪兒沒有醫生,沒有病人,沒有階級,沒有利益..  只有人性的純真興愛...

冷漠的城市人啊!
生命的可貴是在於有能力去關心別人.  階級地位很重要嗎?
我想,你缺少的正是"極度的快樂"吧!

> -------------------------------------------------------------------------- <

發信人: gigiwen.bbs@bbs.apsy.fju.edu.tw (gigiwen),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怎麼沒有討論"心靈點滴"呢? 很好看說...!
發信站: apsy_fju (Tue May  4 18:17:45 1999)

: :   我在想,他在醫學院的制度外的行為在台灣是不是也能夠以樣幸運呢?
: :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 我也看過了 真是不錯的電影 也發人深醒
: 但是看電影的時候 一面看一面覺得慚愧   因為他的很多想法剛提出來時
: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跟電影中的很多人一樣--覺得"這怎麼可能?很難做到吧?"
: 其中他不收費的快樂醫院需要大筆金錢 藥品 醫生
: 而且我一開始就想到如果不收費 一定會有很多的病人前來
: 人一多品質就不佳 醫療糾紛也會跟著來
: 也許是我不夠熱情也不夠浪漫 總是會考量到現實中的種種阻礙
: 而看到他的種種特立獨行(在醫院裡笑鬧 不穿褲子參加畢業典禮等)
: 我的第一個反應也是質疑的(這樣是對的嗎?這樣是好的嗎?)
: 觀眾是容易被煽動的   電影中也很誇張地把院長描述得十分邪惡
: 但是反省一下 在真實的生活中
: 我們會有勇氣對一切既定的規則做出這麼多的挑戰嗎?
: 我想 社會上大部份的人遵守著既定規則還是比較安定的
: 不過如果全部的人都如此的話 反而是個不會進步的社會
: 反省之餘 還是覺得每個人都需要那麼一些實現理想的勇氣和熱情.....
: 推薦大家去看 用心去看喔

心靈點滴 是粉特別的   為它的形式是好來屋的 說故事的方式是一些公式化的
劇情與對話並不另類   但   .....我一邊想哭一邊想笑
是主角粉另類特別的原因 是主角的故事和羅賓的演技
到最後 一股大哭的衝動 憋得快得內傷了   第一次覺得電影有療傷的功能

不過現在想想 覺得漢特活出每人夢寐以求的夢想 這需要勇氣和頭腦
還有事實就是事實 沒有人 事 物擊倒他  他讓人知道那些玩笑是不傷人的
是他信心動力的來源   或許被認為無聊 但是因為他想幫人 以他的方式幫人
一個制式的制度 壓力的地方   沒有歡笑夢想  沒有包容了解
更沒有簡單的活力--生命力

這些是抽像的 難以想像的文字記述    來說一件看病的經歷吧
`有一次皮膚過敏 到新泰路看皮膚科   照例 台灣醫院依舊人滿為瘓
也不知等了多久 終於輪到我了

doctor:怎麼了?
me:.....(出視患處)
doctr:嗯...(一直看電腦 選藥 並沒有看我一眼 似乎學習開藥才是唯一關心的事)
出來後 心裡想 這種醫生枉讀七年 做的連普通藥劑師都會
只知症狀與藥物的連結    真是他媽的fuck fuck 瑪得烈

心靈點滴內的醫院充滿臨終關懷 對人充滿信心   臺灣也有這種地方這種人
在推行...ex:孫越    只要有這種反思 這種需求 醫療是會改變的
畢竟推行時可能碰到的困難是原本醫療體系之下的阻撓 是本來就就會發生的
我想只要是人就會想在那種受尊重的地方吧!!!

> -------------------------------------------------------------------------- <

發信人: lovejulie.bbs@bbs.cs.nthu.edu.tw (小熊維尼),      看板: movies
標  題: 我也要推薦〞心靈點滴〞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Sun Apr 18 21:25:42 1999)

今天去看了這一部片子。好久都沒有這麼感動過了!
不知道有沒有看過候文詠的新書〞白色巨塔〞?那本書曾深深的打破了我對
醫生的崇敬,認為他們也只不過是在一個我不清楚的領域裡耀武揚威的人!
今天看過這一片之後,我真的深深的被派奇醫生感動了!是啊!
如果有一天我必須面對死亡,我希望有什麼樣的醫療照顧?
我當然希望我不只是一個病房,一張病床,甚至於只是一個病名!
如果我必須在那裡渡過我人生的最後一段日子,我希望能有尊嚴!
這部片子表達了所謂醫療的真諦,和一位醫生該有的態度!
所謂〞醫者父母心〞,我雖然不是學醫的人
但是我深深的相信著,一個好醫生不只是要有專業的知識
更重要的是,他必須要有一顆疼惜病人一如自己子女的父母心啊!

> -------------------------------------------------------------------------- <

發信人: Lijphart.bbs@bbs.cs.nccu.edu.tw (狂戀射手座),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羅賓威廉斯的傻笑果然特別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Sun Apr 18 23:05:19 1999)

: : 我發現要找到傻笑,笑得如此諧調的人很少, 果然演電影是要有天賦的,
: : 難怪他適合演心靈系列的電影...換個角度,羅賓威廉斯當然不適合演第一滴血
: : 而史特龍,阿諾,如果演美麗人生...也是很暴笑的事
:   看了許多羅賓威廉斯主演的電影   我最喜歡羅賓威廉斯的『家有傑克』
:   『心靈點滴』目前尚抽不出空去看,應該蠻有看頭吧!!
:   我認為羅賓威廉斯長得很可愛,所以笑起來很純真
:   所以詮釋傑克這個超齡兒童很有說服力
:   『溫馨的微笑』可是他的招牌笑容喔!!!!

昨天去看了心靈點滴,  當然,Rabin Williams詮釋這種角色很不錯,
可是他的戲路好像也變成只只居現在這一類的,  就是具有非世俗的眼光,
條件,背景,  而不容易被世俗所接受...但在此同時,
他的所作所為,又的確有價值,能造福部分人群,  還有慣有的稿笑方式...
從早安越南,家有傑克,心靈捕手..... 到現在的心靈點滴...
不知道是好萊塢只讓他演這種戲路, 還是他把自己定型了...

而且,這部電影的確蠻感人的,  最後那個畢業的畫面,更是讓人捧腹...
可是敘事好像太制式化了....主角的理想=>理想順利實踐=>理想遭打擊=>
主角順利克服了挫折與打擊...  好像幾乎跟Top Gun差不多...
只是把死去的同袍換成女朋友,背景換成學校....不過不難看是真的...

> -------------------------------------------------------------------------- <

發信人: COOLLEE.bbs@ptt.csie.ntu.edu.tw (沒什麼不同),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怎麼沒有討論"心靈點滴"呢? 很好看說...!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Wed Apr 21 10:13:31 1999)

我也看過了 真是不錯的電影 也發人深醒    但是看電影的時候 一面看
一面覺得慚愧   因為他的很多想法剛提出來時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跟電影中的很多人一樣--覺得"這怎麼可能?很難做到吧?"
其中他不收費的快樂醫院需要大筆金錢 藥品 醫生
而且我一開始就想到如果不收費 一定會有很多的病人前來
人一多品質就不佳 醫療糾紛也會跟著來

也許是我不夠熱情也不夠浪漫 總是會考量到現實中的種種阻礙
而看到他的種種特立獨行(在醫院裡笑鬧 不穿褲子參加畢業典禮等)
我的第一個反應也是質疑的(這樣是對的嗎?這樣是好的嗎?)
觀眾是容易被煽動的    電影中也很誇張地把院長描述得十分邪惡
但是反省一下 在真實的生活中
我們會有勇氣對一切既定的規則做出這麼多的挑戰嗎?

我想 社會上大部份的人遵守著既定規則還是比較安定的
不過如果全部的人都如此的話 反而是個不會進步的社會
反省之餘 還是覺得每個人都需要那麼一些實現理想的勇氣和熱情.....
推薦大家去看 用心去看喔

> -------------------------------------------------------------------------- <

發信人: gilbert.bbs@bbs.fhl.net (從火裡經過),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心靈點滴   好看嗎..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Tue Apr 27 16:30:00 1999)

上週五晚上去華納威秀看的。
片中最讓我震懾的,是女主角被人殺死那一刻。我原本以為可能是性侵犯,
但是死亡的本質是無可返回的,這也是 Patch Adams  心灰意冷的原因。
記得suitcase上的小蝴蝶嗎?假如你記得女主角曾經談到自己的毛蟲想法,
你就會明白蛻變的毛蟲再次激勵Patch堅持自己的理想,再次燃起對病人的
熱情。雖然跟Robin Williams以往溫馨的風格相去無幾,
這部片子還是很值得一看的哦!

> -------------------------------------------------------------------------- <

發信人: flyfree.bbs@ptt.csie.ntu.edu.tw (牛奶加醬油 好噁 > <)   ,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心靈點滴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 (Tue Apr 27 21:38:53 1999)

這部片跟心靈捕手比起來  內容豐富了許多...
最近羅賓威廉出了一系列都是屬於人生課題的片子...
有很多人看了之後口碑都不錯....而且大部分觀眾都被深深的感動....
這些片都是有正面意義的....可是是不是也反映著現代人太過注重金錢、時間
而忽略了最根本的  生為一個人類(一種動物)應該重視的問題

其實  電影教我們的很簡單....就是要尊重生命....
不只是瀕死的病人在等待死亡...其實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
只是時間早  和時間晚而已.....羅賓威廉所飾演的醫生所做所為就是
希望病人在生病的時候仍然有尊嚴   他們仍然有名字  而不是一堆號碼...
他們仍然有夢想  而且夢想的權力是誰也不能剝奪的...我們常常會畏懼跨出
制度至個框框...因為我們習慣社會化  不習慣自己與眾不同...
但是  我們卻失去了飛得更高  看的更遠的權力...
就像一隻明明有豐厚的翅膀卻不會飛的鳥....

> -------------------------------------------------------------------------- <

發信人: loaiza.bbs@cis.nctu.edu.tw (.........),      看板: movies
標  題: 心靈點滴....Patch Adams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hu Apr 29 18:09:08 1999)

-------- 心靈點滴          Patch  Adams
* Laughter is Contagious  歡笑是具有傳染力的

    提到Robin Williams, 心中浮現的是窈窕奶爸, 家有傑克, 野蠻遊戲
......裡的滑稽鏡頭, 說真的, 我好想笑, 就像在病房角落的癌症病童,
將Patch的一舉一動深深 的映在 腦海中....

* Don`t just listen to what you`re told. Think!
you just might find a better way...
  別光聽人家講, 去思考! 你將找到更好的答案....

   曾幾何時, 卻沒注意到片商將他演的片子悄悄加上了`心靈`二字,
`心靈捕手` 中麥特戴蒙飾演天賦異稟的高材生, 飽覽叢籍, 就像是個行
走的百科全書;`你從書上知道羅浮宮一磚一瓦的由來, 可是你不曾在炎炎
夏日午後, 如此的 與她親 近, 你從未有那最真實的感動!!!`, 羅賓威廉斯的
一席話   軟化了驕傲的年輕 小伙 子;
不禁讓我們重新思考, 教育, 書本上的知識, 真的代表了一切?

  `醫學院學生要到三年級才能接觸病人! 這是經過驗證的不變真理!`,
然而, 華柯 主任卻不能讓Patch屈服, 事實證明了, 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幾乎不念書的人, 可以考全班第一名!,

`乖乖, 別騙我了, 老兄, 拜託, 這是醫學院 耶` , 我心裡嘀咕著,
實際上我卻在 電影的末了才知 道這是真實故事的改編,  從小就被教導,
 要做好學生, 只能 好好用功,, 我所觀察到的, 亦無二致, 豈不知,
我們就像柵欄裡的牛群, 吃著同 樣的飼料, 被training成具有同樣價值觀,
同樣思考模式, 甚至更慘的, 同樣人 生目標和生涯規劃的一群畢業生和
社會新鮮人; 真的, 又有多少人敢跳脫傳統的框框, 難道要先在精神療養院
裡找到人生目標?

* Listen, you`re right, I`m wrong      聽著, 你對, 而我錯了

   Carin的死對Patch是一大打擊, 他回到過去的形象, 想要放棄愛心醫院,
 , 甚至 結束自己的生命, 他問上帝: Why? Why you`re doing this to me?
 然而, 上帝的 答案是, 一隻蝴蝶, 一隻美麗,充滿生命力的蝴蝶, Patch好像
懂了, 他了解到, 生命, 不在多長久, 不在如何終結, 而是要活出它的色彩!

  `人的盡頭恰是上帝的起頭`, 正當Patch要quit, 室友Mitch卻醒悟過來, 在
醫學院努力學來的一切卻無法讓一位垂死的病人吃任何東西! 同學們由冷眼
旁觀, 到需要他, 支持他, 倒滿通心麵的澡盆, 是我最感動的一幕, Patch
成功了!大大的成功了!!

.........我後來才知道, Patch的愛心醫院, 為了籌募經費, 而拍了這部電影,
 .......but, Who cares?
CJ......   4/28  新竹

> -------------------------------------------------------------------------- <

發信人: CLO.bbs@cia.twbbs.org.tw (尋求心靈的交會),      看板: movies
標  題: Re: 今天看了:心靈點滴
發信站: 中央情報局 BBS (Sat May  1 23:07:39 1999)

    我也是昨天剛去看  的確有很多地方非常賺人熱淚
    尤其最後當他要接受決議時  這麼多病人及護士來替他打氣
    我相信在那一刻  他所付出的一切代價已經給了他一條出路

    但是在現實生活裡  要做到這樣真的是非常難
    你要能夠壓低姿態親近病人  讓病人願意向你傾吐心聲
    但是另一方面  又不能夠太不莊重  讓病人質疑你的專業
    兩者間的拿捏可不像電影裡演的那麼容易.....
    但不容懷疑的一點是  在醫院裡工作的人
    不論是醫生或護士甚至志工  最大的成就感都是來自於病人的回應

    但我覺得他的做法雖然另類  卻除了那個狗屁主任外都沒人反對
    包括病人們都能夠接受  護士們也樂見其成
    我想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他在班上的成績很好!否則還是免談!
    一個成績又爛又老愛唱反調的人  還有誰會支持他呢?
    所以一個人要成功  要想說話大聲有份量  還是得經一番努力的

> -------------------------------------------------------------------------- <

發信人: roller.bbs@bbs.cs.nccu.edu.tw (極度快樂),      看板: movies
標  題: P.A.T.C.H  A.D.A.M.S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Mon Apr 26 09:34:38 1999)

心靈點滴應該算是今年以來我看過一部電影裡面
所能傳達最多訊息的電影吧!其中我對一個討論的主題有點意見
就是身為一位醫生的兩種行為~~『專業距離』和『避免移情』
記得以前曾看過劉鏞的文章 裡面曾提到醫生在面對生老病死的生活
如何能這麼冷血 就算病患家屬情緒瀕臨崩潰 還是一副無關緊要的樣子
其結論是醫生為維持其醫療品質和專業性 如果對於自己醫療結果患得患失
而以情緒化反應來應對的話 那麼這就必須掃除掉
因為這樣才能讓自己的醫療操作判斷能在一個完全獨立的理性空間思考
也因為如此 美國法律規定 醫生不准為自己的親人開刀

其實PATCH說的也沒錯 醫生和病人是一定會產生火花的
如果以醫人而不是醫病 那就會有所謂雙贏的局面
但是我覺得在這裡必須提供另一個角度來思考
 PATCH的想法絕對有他的道理所在 的確很浪漫 就像他女友講的
也許因為PATCH是個天才 不用汲汲營營於書堆中 也可以名列前茅
但是一般人能夠像他一樣進入醫學院還能嘻嘻哈哈地生活的
我想應該不多吧!
所以我覺得PATCH偉大的地方在於他能夠對自己在和人相處的天賦有所體認
而把它貢獻給社會 對於現今醫療作業的無情予以反駁    對抗體制

片中PATCH的室友是個討人厭的廖扒子沒錯 現實生活中就是有這麼多這種人
但他的觀點正代表傳統的方式 傳統方式就像那位也很賭爛的醫學院院長說的
其實已經傳承了許久 而這些方式能夠歷經這麼久的時間還繼續存在
絕對有其價值所在 我個人認為應該有一部份是我前面講的東西
但是在電影的片尾又揭示了PATCH畢業後的成功
所以我認為這又是一個再次展現他不凡的地方吧!

> -------------------------------------------------------------------------- <

發信人: fango.bbs@ccbbs.tmtc.edu.tw (沉默螺旋),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這是一部值得看的影片-心靈點滴
發信站: Taipei Municipal Teachers College (Sun Dec 22 14:38:30 2002)

本文屬於信仰分享類    適合一般會友閱讀    於99/05/22完成

這是一部值得看的影片—心靈點滴

心靈點滴,這是一部值得你撥出時間去看的影片。故事的結尾說: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製片。因此,這片子的內容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不但情節感人,更有意思的是整個故事的過程,說出一個基本的問題:我們用甚麼態度看人的生命問題。

我對男主角羅賓威廉斯的印象很深刻,是他曾主演過「春風化雨」這部片子,演的角色和內容也是屬於「叛逆型」的。在「春風化雨」片中,他扮演一位高中老師,用很不一樣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從生活中、活潑的思考中,看到生命另一個層面的意義,也體會到憧憬生命的願景就在自己身邊。

這對今天的夫子或是身為父母的大人來說,可是很值得深思的一門功課。但也因為他這樣的教學,使講究升學業績、傳統價值壓力下的這所明星、貴族學校,將他解職了。更嚴重的是有一位學生,因為從所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興趣與父母的觀點不同,為表示自己的立場,拿著父親的手槍自殺了。

在心靈點滴這部片子中,描述的是一位醫生的故事。這位醫生因為覺得自己需要看心理醫師,到療養院去接受治療。但是他卻發現醫師並不是將他看成「人」,而是將他看成「有問題的病患」。不只是對他如此,對其他的病患更是這樣。但是,這樣的醫師並沒有真正治好病人的病。病依舊,常常是更加嚴重。

他試著去瞭解與他同寢室的病患,並且用自己所瞭解的方式—將對方看成是「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以這種方式來對待他,就像一個母親,當她的孩子吵鬧、發脾氣的時候,怎樣去安撫正在鬧情緒的孩子一樣。結果他發現自己不但可以幫助病人得到進步,也解決了困擾自己的問題。於是,他決定出院,回到學校去讀醫學。

就在醫學院中,他一直是學校傷腦心、頭痛的學生,因為他不但點子多,在許多貴族世家子弟的眼中,他更是一位家教、修養不足的學生。調皮有份,耍弄嘴皮頂尖,根本就是個不適合將來當醫師的學生。可是,無論是甚麼考試,他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這點才是使大家不解的地方,連他同寢室的室友也恨得咬牙切齒而打小報告到學校去,說他根本就沒有在讀書,考試一定是靠作弊。

即使如此,他還是全班成績最優。當大家還在忙著考試、讀書,學校規定三年級才可到醫院去打「義務工」時,他在二年級那年就偷偷地跑到醫院協助幫忙服務病人了。

由於他逗趣的點子甚多,許多「不穩定」的病患都因為他得到「精神的力量」,特別是那些因癌症入院治療的小孩子,原本對生命不再期盼,也不再有笑臉,卻因為他的關心、小丑般的逗弄,開始展顏歡笑。醫院從此笑聲不斷,有他在,醫院就充滿了喜氣,不再是滿臉愁容的病患聚集地。

最討厭他的是醫院的院長,也同時是醫學院的院長,曾多次對他提出嚴厲警告,到最後甚至要他馬上離開學校,不再讓他上學。他只好上訴到董事長那兒去。董事長是很現實的,因為醫院裡的病人喜歡他,大家才會到這所醫學院附設的醫院看病。因此,董事長將他留下來,不過還是希望他收斂些。他依舊「本性」不改,甚至為此建立了自己的理論基礎—真正幫助醫師進步的是病人,病人才是醫師最好的朋友。醫師要用對待親密朋友的方式,對待病人。

為了證實這種理論,他設法開辦一所「醫院」,在經費很結据的情況下,確實也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力。他這個理z論不但改變了同班的同學,也幫助許多醫師改變了他們過去那種刻板的形象,很多人主動加入參與這所「醫院」的服務工作。可惜的是,他的女友,也是他的同班同學卻在一次夜訪病患時,被病患槍殺了。他為此甚為自責,沮喪,也想放棄這所「醫院」。還好沒有。

由於不是「千年來」的正統醫學傳統的治療方式,他開設「醫院」的事被檢舉,而舉發他的是醫學院的院長。可是董事會在召開公聽會中,因為醫院那些癌症病患兒童的出現,並且表達了對他溫暖的回應,再加上他強有力的辯詞,終於被董事會裁決可以繼續在學校就學。他以最優秀的成績畢業,目前開辦的醫院已經有千餘名醫師投入服務的工作。

不要把病人看成是實驗品,也不要將病患看成是「傳染病的帶菌者」,或是將病患看成像機器或商品,給予「記號化」,而這種把病人看成一個「記號」的最典型例子,就是將病人的名字換成「數字」,例如不再叫病患名字,改說第幾病房、第幾床這樣的用詞,而這一點正好是科技時代下,對人性扭曲最嚴厲的地方。

名字,這原本富有親情關係的記號,變成數字時,人就不會再是完整的,他像一堆物體的集合體,如同一部機器由許多零件組成。監獄是如此對待囚犯,軍隊也是這樣看待兵士,結果囚犯很少人會從監獄中悔改,軍人往往變成聽命令殺人的工具。但是,我們必須記得:病人也是人,是需要特別用心去關懷的人。真正可以幫助醫師瞭解人的人,就是病人,他們也是醫師最好的朋友。

這種觀念正是台灣目前醫療單位最為缺乏,也是台灣醫病關係惡化的主要因素。

無論是「春風化雨」或是這部「心靈點滴」,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與傳統方式不同的方法,或是突破傳統規範的推動者,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是犧牲生命。自古以來,推動社會改革的人都會經驗到這樣慘痛的生命經驗,但是整體社會卻在享受這些人付出生命代價後所帶來的甜美果實。

這部影片雖然是從醫病關係談「人」生命的問題,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很嚴肅的題目,但卻用相當風趣的動作將話題給鋪呈了出來。是一部很值得你去看的影片。

> -------------------------------------------------------------------------- <

發信人: changyiyao.bbs@bbs.ndhu.edu.tw (   changyiyao   ),      看板: movie
標  題: 【心靈點滴】
發信站: 東華大學(東方小城) (Tue May  4 21:56:45 2004)

    影片一開始由羅賓威廉斯因患了自殺傾向而自願入精神療養院開始,讓做為觀眾的我以為這將是一部故事主角從頭至尾發生在精神療養院的電影,但劇情急轉直下,在他幫助了精神療養院的室友突破心防而去上廁所的同時,他發現了自己『帶給別人快樂就能遺忘自身煩惱』的天分,於是逕自出院重新開創他的人生,他想要當一位帶給人們歡笑的醫生。

    而後他果然如願進入醫學院就讀,反骨的個性在新生時期就表露無遺,他從一開始就不喜歡主任的機械式製造醫生的思考模式,當年他在精神病院所學習到帶給別人歡笑為別人解除壓力的邏輯,是他當醫生乃至於作為人的圭臬。

    於是他不顧醫學院規定,與醫院病人不時接觸,也益發挖掘了許多帶給病人更佳生活品質的歡笑。當主任將成績始終第一名的他視之為小丑,視如敝屣欲除之而後快時,也正是他為了心愛的戀人亡去而心灰意冷之時,而他一向的死敵兼室友此時求助於他,令他思索著生命並回憶了過往,最終他決定堅持初衷-要讓病人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品質,於是麵條泳池的歡笑、美麗山谷與蝴蝶翩翩的景致,正代表他從愛人喪生的困惑挫敗裡站了起來。

    最終醫學法庭一役,過往曾經相處過的病人幾乎趕來支持,全都戴上紅鼻子那一幕,不禁令我感到鼻頭一酸眼眶一濕,結局如同所有喜劇電影的圓滿,主角如願畢業並已開設公益診所,唯一較為不同而特殊的是,這部電影乃是真人實事改編,更令觀者多了幾分信服與願視之為人生意義追求的借鏡。

    人類心靈企求的不是物質上的充裕,也不是在病危時能夠多增加一天是一天的拖延,如同片中主人翁所言,人類最需要的,是生活本身的品質優雅,是始終微笑,始終帶著愉悅的心情活在生命剩下的時日,如此一來即使只有半天可活,也都會比難過於自己的壽命已盡於鬱鬱而終要來的好多了!

    歡笑的擷取並不是一味的自私就可獲得,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知互助,才有辦法在生命之中體現最高等級的快樂,所以朋友是重要的,所以片中羅賓威廉斯主張醫生不要有架子,而要當病人的朋友,乃至於摯友,就是這個道理。

    想要更多心靈上的點滴舒坦愉快,請臉上帶著微笑,心上也帶著微笑吧!當你能真心的喜愛生活周遭的事物時,必將此番歡樂的能量感染給身旁的人群,而當這股力量越來越擴散之時,人間不也可以是天堂!

                                              2004/5/4  Changyiyao